【居家安全】再冷也要為自己和家人留一扇窗!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107年度一月統計一氧化碳中毒案件已發生11件,造成2人死亡及32人受傷。只要室內使用火源加上空氣不流通,都有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時值寒流來襲,民眾多會緊閉門窗禦寒,陽光基金會提醒您:在室內使用火源時,一定要保持通風、對流,才能避免意外發生。 陽光小教室 家裡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有哪些? 熱水器裝錯位置: 安裝於室內密閉場所(如廚房、浴室、裝有密閉窗之陽台),或安裝處紗窗積垢晾曬衣物,造成瓦斯燃燒後,因通風不良導致一氧化碳無法排出。 熱水器規格不符規定: 例如通風不良場所未設置排氣管、熱水器設備超過使用年限造成燃燒效率低,產生更多一氧化碳;或是排氣管脫落破損,導致一氧化碳逸散於室內。 於門窗緊閉的室內使用火源: 於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煮食(如使用瓦斯木炭)或使用火源(例如使用蠟燭、薰香精油),容易因空氣燃燒不完全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如何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熱水器避免裝置於室內(例如浴室、加裝窗戶的陽台、樓梯間、廚房) 通風不良場所安裝強制排氣式熱水器或是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 保持室內空氣對流。 室內增設一氧化碳探測器,一旦發生一氧化碳,能及時發出警報音響,提高使用者警覺,防止一氧化碳瓦斯中毒。 如何判斷一氧化碳中毒? 在室內若家人陸續獲同時發生以下症狀:頭痛、頭昏、噁心、嘔吐、四肢無力、疲勞等類似感冒症狀時,應立即查看門窗是否緊閉、空氣是否流通;應盡快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並立刻離開室內,儘速撥打「119」求救。 想知道更多燒傷預防小知識嗎? 1.快掃QR code加入陽光LINE@ 2.加好友請搜尋@sunshine.tw

冬天吃鍋小心燒傷危機!

新聞 火鍋店最常使用的爐具中,酒精膏的操作最危險,因為每次添加點燃都有風險,就曾有客人因此毀容。火鍋店家表示,「確認完全沒有火才可以換,會拿一個新的。(三立新聞/2017年) 板橋一家臭臭鍋店的服務生沒有發現鍋內仍有餘火而直接倒入酒精膏,導致火苗瞬間竄上來,導致顧客的臉部、雙手及腳部都被灼傷,緊急送往醫院救治。(ETtoday/2015年) 台灣人習慣冬天吃熱呼呼的鍋物,民眾為保持食物的熱度,常會以酒精膏作為持續加熱的設備,但常因民眾操作不慎,導致歷年都有燒傷意外;陽光基金會提醒您,使用酒精膏進行加熱時,火源必須完全熄滅,才能添加新的酒精膏;若身上不幸起火,一定要就地採取停、躺、滾方式滅火。 陽光小教室 添加酒精膏,一定要注意的是 添加或點燃酒精膏時,應遠離顧客,移到旁邊工作區 倒出的酒精膏若被點燃,而導致火苗四射,火花就有可能會噴到周圍人員的身上、衣物上,而造成燒傷。 完全熄滅餘火或更換新的炊具,再添加酒精膏 絕對不能將酒精膏直接加注在燃燒的火源中,因為餘火會順著正在添加的酒精膏往回燒,而引燃使用者手中大量的酒精膏補充瓶引發爆炸,造成服務人員與周遭顧客被火燒傷。 酒精膏若不小心濺了出來,要先擦拭乾淨才可以再點燃火苗。  絕對不能用水滅火避免餘火噴濺,應用酒精燈蓋、濕抹布覆蓋住起火點。 店家應做好員工訓練,保護自己也保護消費者。 身上不幸起火時,就地「停、躺、滾」方式滅火 萬一身上不幸起火時,一定要立刻用雙手摀住臉部,就地採取停、躺、滾方式滅火;如果是手掌或手臂起火,則將兩手平貼褲縫,一樣就地採取停、躺、滾方式滅火,避免臉部被火燒傷。 想知道更多燒傷預防小知識嗎? 1.快掃QR code加入陽光LINE@ 2.加好友請搜尋@sunshine.tw

【陽光研究】2016臺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 調查結果摘要

壹、調查目的: 為瞭解社會大眾在各種不同情境以及社會關係中,對於自身以及 他人明顯的身體特徵的接受程度,以及針對民眾自身或他人遭遇與外 貌有關的經驗與影響,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於2013年進行「臺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調查」,相隔 3 年之後,於2016年再次進行訪問調查,藉以追蹤探討社會大眾在各項外貌議題上的看法 改變情況   貳、調查與分析方式說明: 委託典通進行電話訪問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一般民眾,有效樣本1075人。 問卷題目及抽樣方式與2013年一致,以便做跨年度比較。 本次調查增加20-39歲民眾行動網路調查方式,以補充此年齡族群在市話調查中接觸比率較低的問題,並進行多元調查方整合分析。 參、調查結果摘要: 調查結果與發現: 12.1%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3.7%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1.5%曾因外貌被批評。 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上述不友善對待的比例,又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的經驗。 國高中時期最常因為外貌被取綽號,且有1/2產生自信心受損等負面影響。 2.與2013年調查結果相比,發現結果如下: (1)民眾因外貌引發他人趨避行為的情形較2013年改善;(2)民眾因外貌受他人取笑或批評的比例明顯下降;(3)對他人身體特徵的關注度或取綽號的情形明顯下降;(4)民眾對自身外貌在意度及滿意度持平;(5)82.8%民眾認為不應該以貌取人,而76.9%民眾同意「外貌在社會關係中是重要的」;(6)民眾曾因外貌受他人嘲笑或不友善對待以學生時期為主;(7)20-39歲市話調查難接觸者,因外貌被他人多看一眼、取笑、取不喜歡的綽號等不友善對待情形相對較高。 相關問題,請洽本會研發部 (02-2507-8006)  

薰香精油倡議大事記

「當初點薰香精油是為了改善孩子的呼吸道,沒想到現在卻燒成這樣…」 陽光在民國90-92年服務個案的過程中,驚覺到連續有數起因「薰香精油氣爆」而燒傷的個案,共造成七個家庭、十人燒傷的悲劇,年齡層包含了4~81歲,甚至已有一人死亡。由這些個案的集體經驗中,我們發現他們致傷的共同性:都是使用類似酒精燈的點燃式薰香精油,這些精油中都含有90﹪以上的異丙醇,而且平均使用了一、二年的時間。 經過資料的收集與學者專家意見的請益,我們發現,異丙醇是一種易燃的有機溶劑,屬勞委會認定的危害物質,工業上廣泛地運用在清潔、各類化裝品、家庭用品上,但是這些用品的使用都標明了「遠離火源」,且不需點火使用!其和酒精、汽油一樣具有揮發性、回燃的特性,綜合個案受傷狀況與專家學者的看法,我們強烈懷疑異丙醇是導致氣爆的原因。 站在「事前預防甚於事後處理」的立場上,唯有將發現的事實讓社會大眾知道,才能讓大家留心注意,預防意外再生;恰好八月初報紙又出現一起使用薰香精油的意外,我們決定透過記者會,呼籲大家要小心使用精油產品,尤其是含有異丙醇的薰香精油產品;更希望政府單位能出面正視此一問題。   民國92年8月12日「薰香精油氣爆意外記者會」:安全宣導的開端 由於市面上所販售之薰香精油品質參差不齊,國內亦無專職單位訂立檢驗標準,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8月12日本會在會內召開「薰香療法氣爆意外記者說明會」,記者會中由受害家屬出面一同沉痛呼籲;要求政府正視此問題,釐清薰香精油爆炸事實真相,確實查驗市面上的精油產品,替民眾負起把關的責任、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後續更多資料的蒐羅與雲科大徐教授的初步報告結果,更確定異丙醇是引發氣爆的元兇,深覺應儘速針對產品成分做進一步的分析與管理: 抽樣研究結果發現,在燃燒的過程中,若符合以下三大條件:1、在密閉空間。2、蒸氣濃度界於2%-12%。3、接近火(熱)源,即會產生氣爆,也就是說,氣爆並非是機率因素,而是『條件吻合』! 然而主管機關遲未確定使得我們無法著力,加上考量社會大眾對薰香精油的疑慮與高度關注,決定再召開公聽會表達我們的訴求: 要求政府應速協調出專責主管機關,負責「薰香精油」的商品檢驗與管理業務、查緝違法的產品,以確保民眾的生命安全。   民國92年8月19日「當薰香精油變成死亡炸彈 公聽會」:主管單位大究責 公聽會上,衛生署允諾要積極地亡羊補牢,立即就「宣稱療效」與「標誌不清或未加註警語」的事項先行查驗,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同時亦將針對薰香精油的危害性問題作出專案研究報告,並與消保官配合共同處理消保法規中之相關規定。經濟部標檢局則將配合消保會相關商品標準的調查,並針對薰香精油產品安全,盡速擬定管理規範,以作為保障消費者與輔導廠商時的依據。消保官則將配合主管機關執行消保法對消費者的保護,並協助受害者消費爭議的協調事宜。   公聽會後的政府作為:人民生命安全優先 衛生署在公聽會後即行文各地方縣市政府開始查驗薰香精油產品,發現宣稱療效、標示不清與未加註明顯警語的情況比比皆是。而消保會於八月底召開記者會公佈經濟部標檢局對市售薰香精油的抽驗結果: 薰香精油中所含之異丙醇高達九成,香精油含量僅約1~2%,且燃燒後之氣體中亦含有異丙醇。 消保會據此並建議主管機關應對薰香精產品是否可含異丙醇做研究。衛生署在經過多次跨部會會議的討論與專家報告後,確認此類產品的危險性,並明令:添加異丙醇的薰香精油「不宜混合使用,不能點燃使用」,產品上必須加註警語,並令業者限期改善;同時亦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進行教育宣導,並公佈0800-058828專線。 標準檢驗局亦將於九月底邀集專家學者召開「香精油國家標準制(修)訂方向會議」,該會議結論可做為訂定相關精油國家標準以及精油類產品主管機關管理之參考。 陽光的社會責任:有效的服務、持續的倡導 陽光以服務顏損及燒傷為宗旨,而「預防燒傷事故」亦是陽光長久來的服務,我們公佈「因使用薰香精油導致燒傷」的事實,一方面是要從燒傷預防的角度讓社會大眾明白災害的媒介是什麼、如何預防意外災害的發生;另方面,則是督促政府擔負起『管理』與『教育』的雙重責任,以期能更積極的保障民眾安全,降低事故的發生。未來,陽光會持續負起服務與監督責任:提供受害家庭所需的協助、陪伴個案走過漫長艱辛的重建路途、持續監督主管機關的作為、持續進行相關的安全宣導;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也會一直繼續的服務與使命。最後,也要提醒各位朋友:不管是購買或使用任何的產品,都要確保自己『知的權利』,了解產品資訊、慎選可靠的產品,才能保障自己的消費安全!期盼,「使用薰香精油」不再是燒傷事故的原因! 「薰香精油產品安全規範」於94年4月1日起實施 「薰香精油產品安全規範」於94年4月1日起實施,規範內容重點包括: 1.該產品於使用時不得產生火焰。(不可點火使用) 2.須於產品明顯處標示「不可以火焰方式使用」等警告用語。 3.該產品上不得標示或宣傳醫療效能。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依法要求相關業者回收改正產品,並於96年進行抽查,結果12 件市售薰香精油中仍高達9件不符合薰香精油產品安全規範,而薰香精油並非「應送驗商品」,顯見薰香精油產品的管理有賴主管機關積極介入。

【陽光研究】2013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 調查結果摘要

壹、調查與分析方式說明: 調查方式:委託台北大學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進行電話訪問調查 調查對象:台灣地區一般民眾 抽樣方式:隨機抽取電話簿樣本,末四碼隨機亂數 有效樣本:1058 樣本加權:依年齡層人口數進行事後分層加權 調查時間:2013.8.9-8.30   貳、調查結果摘要: 一、次數分配與特殊差異: 1/6-1/5民眾曾因外貌被不友善對待:被取笑4%、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7.8%、被批評15.7%。 被取綽號最常發生的人事時地:同學、身體、國高中、學校或補習班上課 被取綽號影響:2/3負面(自信心受損、不想與人互動等),1/3無影響 6%(1/6)民眾有讓自己感到困擾的身體特徵 在意自己外貌:0%民眾在意自己外貌(42.7%不在意);但依年齡、教育程度(、性別)有明顯差異,20-29歲比例明顯高於其他(50-59最不在意);大專院校在意比例最高、研究所其次、國中以下最低 滿意自己外貌:8%民眾對自己外貌滿意(11.6%不滿意);但依教育程度有明顯差異,研究所以上比例最高、高中職其次、國中以下最低 7%民眾認為外貌在社會關係中是重要的;但依年齡、教育程度有明顯差異;20-29歲比例明顯高於其他(30-39、60以上比例最低);研究所以上比例最高、大專院校其次、國中以下最低 2%認為不應以貌取人;但依年齡(、性別)有明顯差異,10-19歲比例明顯較高,50-59、30-39最低(;女性高於男性)   二、差異分析有意義的項目: 台灣民眾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不友善對待的比例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二者在下列情境中有顯著差異(被多看一眼、刻意保持距離、被取笑、被取不喜歡綽號、被批評等行為)(鄰居朋友與家人、在大學與就業後、因身體被取不喜歡綽號) 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被不友善對待的經驗有年齡的差異:20-29歲被取笑的比例最高、20-39歲民眾被取不喜歡綽號比例最高(在國高中時期)、10-19歲民眾被同學取不喜歡綽號比例明顯高於其他、60歲以上民眾在就業後被取不喜歡綽號比例高於其他 台灣民眾因外貌被取笑、被取不喜歡綽號的經驗有教育程度的差異:大專、研究所以上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國中以下、高中職被朋友取不喜歡綽號比例高於其他 台灣民眾因他人身體特徵曾有之不友善行為依年齡與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10-19歲取笑他人比例高於其他、20-29取綽號、30-39多看一眼與保持距離;大專與研究所以上會多看一眼、保持距離比例最高 性別差異:(被取綽號的期間:女生國小階段高、男生國中階段高;對綽號感受:男生多無奈接受,女生感到不舒服與受傷;取笑與取綽號行為:男明顯多於女;在意外貌:女明顯多於男;以貌取人態度:男明顯多於女) 相關問題,請洽本會研發部 (02-2507-8006)     附件:2013年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象與經驗調查結果摘要

【燒傷急救】燒傷急救五步驟:沖、脫、泡、蓋、送!

冬季常吃火鍋、使用保暖產品,是孩童發生燒燙傷意外最頻繁的季節,除了注意居家安全預防燙傷意外,萬一小孩不小心燙傷,千萬別誤信偏方(例:塗抹精油、牙膏),以免造成傷口惡化! 陽光基金會提醒您,燒燙傷請遵循以下步驟,將傷害降到最低: 沖→先用冷水小力地沖傷口20~30分鐘,同時打119。 脫→輕脫掉傷口上的衣褲,脫不下來不勉強。 泡→冷水泡20~30分鐘就好,若碰到化學藥劑,不可以泡水。 蓋→蓋上乾淨的紗布、衣服或毛巾在傷口上。 送→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燒傷急救】不可不知!化學灼傷,急救處理不能「泡」!

不要泡:化學灼傷急救處理不能將傷者泡在浴缸裡,或是把受傷的部位浸在水裡,這麼做會使化學物質擴散,而導致傷勢惡化。 化學灼傷正確急救步驟:1脫、2沖、3蓋、4送 脫:立即除去受汙染的衣物,減少皮膚受傷面積,及接觸時間。 沖:以流動的水大量地單一方向沖洗傷處,讓殘餘酸鹼流到地上,至少30分鐘,,但若面積太大,體溫降低太快,還是要盡早送醫; 不能沖水的例外情況:鉀、鈉、鋰融液則不能沖水,否則會產生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鋰及大量熱度,造成雙重傷害。生石灰也不要沖水,要用刷的,否則也會産生髙熱。如果當下實在無法判斷化學品種類,至少要做到:去除受汙染的衣物(脫),並立即打119送醫。 沖水不正確造成二度傷害:少量沖水會或造成化學品沾滿衣物,反而增加化學品接觸皮膚面積,得不償失。 蓋:送醫時用乾淨衣物或浴巾覆蓋在身上,避免失溫。 送:盡快就醫,報案時告知消防人員為化學灼傷,並於送醫後,告知醫師化學品種類,或將化學品及殘瓶提供醫師參考。   (資訊提供: 長庚醫院整形外科楊瑞永醫師)  

【居家安全】預防孩童燒燙傷 揪出家中隱形殺手

「家」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是再安全不過的地方,但卻也是孩童發生危險最多的地點。其實只要家長多一分的注意,就能避免許多意外的發生。 浴室安全 放洗澡水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大人須先試水溫,再讓幼童進入洗澡盆。放熱水時,大人應在一旁監督,不可放任幼童單獨進入浴室。 當幼童在洗澡時,電話鈴響了!電話鈴響了!就讓他去響吧!反正有急事,一定會再聯絡的,要是孩子因此出了意外,是得不償失的。 避免在浴室中使用吹風機,以免觸電受傷。 廚房安全 廚房及浴室是家中最常發生燙傷事件的地方,避免放任幼童在此玩耍,或留幼童獨自在此,以免發生意外。 廚房地板應保持乾燥,以免端熱湯或熱水時滑倒,而燙傷自己或幼童。 在烹煮食物的時候,不要離開;若一定得離開,務必將瓦斯爐關閉。(切記:人離火滅) 餐廳安全 家中有幼童的家庭,須注意不要在餐桌上舖桌布,避免幼童因拉扯桌布,而被翻落的熱湯或電器用品燙傷。 熱水壺、熱湯鍋,要放在幼童拿不到的地方,並將手把鍋柄朝內面,以免孩童碰倒而燙傷。 端著煮好的熱水、熱湯時,應先告知家中的人,以免突然的衝撞打翻。 客廳安全 家中的電線或延長線,應用膠帶固定,以免家人或幼童走動時拉扯或絆倒,造成電器翻倒發生意外。 家中的打火機、火柴應放置於較高處幼童拿不到的地方,或放在幼童難以打開的罐子內,以免因好奇而造成傷害。 操作電熨斗、電暖器…等會產生高熱的電器,須注意使用地點,勿讓幼童靠近;中途有事離去,千萬要將設備關閉,並擺放妥當。  

【居家安全】租屋族不可不知的6大關鍵

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 很多學生都正在為了找尋合適的租屋而苦惱 陽光提醒您:除了在意價格跟坪數大小之外 為了居住安全,也要留意以下事項喔~ 一、建築物有無使用執照 二、建築物有無2個以上不同方向的出口(南北向或東西向)、窗戶有無安裝鐵窗、鐵窗是否有活動開口 三、屋內有無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系統(住警器) 四、門禁的管理是否良好,屋前有無停放凌亂的機車 五、瓦斯熱水器有無裝在通風良好之處所 六、建築物內的通道是否為巷弄狹小處所影響出入安全   相關連結:https://ppt.cc/fxkb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