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火災發生時,應該先救老婆還是先救爸媽?

最近網路流傳一則本土劇片段,女主角問「我和你爸被困在火災裡,要先救誰」,沒想到男主角冷靜又睿智的回答,讓大批網友笑讚:「史上第一個答對的男人!」 真是這樣嗎?當火災發生時,你應該怎麼做才正確? 火災一發生時應先判斷"能自己滅火"還是"要立刻避難"? 什麼情況下可以滅火→若火勢尚未蔓延,侷限於小的區域或在25公分以下(約小腿肚位置),就可以滅火,但當火勢己上升至天花板時,應立即逃生避難。 若要進行避難,你應該要 1.大喊「失火了、失火了、失火了」通知家人。 2.向外逃離火場,記得務必要把門關上以阻隔火勢 3.確認安全後打119電話求救。 4.不可返回火災現場救物救人,專業的事請讓消防隊員來。 若無法往下逃,該怎麼辦? 1.1. 應立即就地避難待援,關門,塞住門上方的門縫、開窗呼救。 2. 絕不可躲在無窗戶、建築結構不耐燃(如鐵皮屋)、或不耐高溫塑膠門的空間。 但你可能還是忍不住想知道,我到底應該先救誰? 回到劇中的難題,究竟要先救誰呢?聰明的你,應該就知道,通通都要救呀~ 不過最重要的是  平常要做好準備,才不用陷入這種人生難題啊~要先自助才能助人啊~ 若自己沒有在平時就了解火災避難相關知識或是做好準備,又怎麼有可能在火災來臨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呢? 【延伸了解】 防災正確觀念 「先自助、再互助、後公助」 根據日本阪神大地震取得的經驗,7成的救援在政府單位到達前已完成,就是地方平時定期演習和高度防災意識的結果,否則傷亡將更嚴重,因此出現防災準則「自助:互助:公助」為7:2:1的比例。重要的是民間要落實自助和互助,不能過度依賴政府救援,等著別人來救。    

【居家安全】讓孩子安心長大,慎防居家燒燙傷意外!

據陽光基金會近三年服務統計資料,12歲以下幼童燒燙傷意外七成發生於家中,陽光提醒家長,幼童在家中活動時間長,幼童常因好奇或好動而造成燙傷意外;若不幸發生,要立即進行急救,以流動的冷水,為受傷部位降溫,勿聽信謠言塗抹麵粉、醬油、綠油精、面速力達姆等方式在受傷處,以免造成皮膚二度傷害與細菌感染。   【陽光小教室】12歲以下幼童居家燙傷意外,其中有86%的原因是:1. 熱食燙傷,例如打翻熱湯、稀飯或開水。2. 拉扯熱水瓶,導致電器掉落熱水流出。3. 幼童跌入放在地面的熱湯或熱鍋。(資料來源: 陽光基金會103至104年度六月北區院訪資料統計)   保護幼童,居家安全,爸媽可以這樣做!重點1:幼童洗澡前,大人要先試水溫,不獨留幼童在浴室 幼童洗澡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大人試過水溫後,再讓幼童進入澡盆。 幼童洗澡時,不可放任幼童單獨在浴室,避免意外發生。 重點2:幼童行動應避開家中危險區域 避免幼兒接近放置熱食的餐桌或上菜的路徑。 廚房加裝安全門欄,避免幼童進入廚房。 滾燙的湯鍋及油鍋不放置在地板,以免誤觸或撞翻掉入。 重點3:盛裝熱液容器與電器,遠離幼童可觸及範圍 使用電磁爐、電熱水瓶要將電源線以膠帶固定避免被拉扯。 高溫發熱電器(如電熱水瓶、湯鍋),放在幼童拿不到的地方。 勿使用桌巾,以免幼童拉扯桌巾角,導致熱食翻落而被熱液燙傷。   發生大面積燒燙傷,你該怎麼做?持續沖沖沖,降低皮膚受傷深度,保護受傷部位,並盡速就醫沖:冷水沖10-30分鐘並請旁人撥打119,持續以流動冷水沖患部降溫,同時等待救護車抵達。脫:脫除受傷部位上的物品(如手環、衣物)但若沾黏在皮膚上,不要勉強脫,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應由醫護人員處理。泡:泡在冷水中20-30分鐘,降低燒傷深度,要注意避免浸泡過久造成失溫休克,但若是化學燒傷則不能浸泡,避免化學藥劑擴散,而擴大受傷面積。蓋:救護車抵達後,乾淨衣物浴巾覆蓋在傷處,避免感染與失溫。送:快送醫院治療 檢視兒童居家安全環境,手冊即時下載

守護全家安全, 這件事你做對了嗎?

常見的住宅火災意外,除了造成人民的財損,甚至還可能會發生令人悲傷的人員傷亡...因此,凸顯了居家火災其實是每個人都需要預備的預防知識。你知道家中有許多你所看不到的火災危險因子存在嗎? 為了家人的安全,邀請你一起進行居家消防安全檢測,避免災害的發生! 與陽光一同預防燒傷預防悲傷。 【陽光小教室】 我該如何進行居家消防安全檢測?根據居家常見火災原因,可分為住家之用火、用電、瓦斯使用……等潛在危險因子,您可運用住宅防火暨各式診斷表核對,或聯繫各縣市消防局申請消防風水師服務,進行訪視提供消防安全建言。若居住於大廈,可請管委會透過年度消防檢查,檢視居住環境與消防設備更新維修。 居家消防安全檢測的重點有哪些?根據近幾年來火災的發生原因,消防檢測重點如下: 一、 電氣設備使用:延長線勿過量負載,耗電量大的電器不使用同一條延長線.插頭定期清理,電線表皮勿損傷,勿綑綁電線,電器長期不用就拔掉插頭,同時每三年就應請台電或水電行檢測家中電線以及用電習慣是否正確。(台電屋內線檢驗線上申請) 二、 防範一氧化碳中毒:●  保持環境的「通風」,安裝強制排氣型或電熱式熱水器,定期檢修汰換瓦斯設備。●  安裝一氧化碳偵測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三 安裝防火逃生設備:尤其家中有老人或幼兒的家庭,更應該要安裝,以及早發現火勢及早避難。●  安裝住宅用火災警報器、滅火器,及早發現火災撲滅火勢,降低傷害. 四 逃生通道要暢通鐵窗留開口,大門附近與樓梯間勿放雜物,以免影響逃生。 五 避免人為疏失●  火柴、打火機要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  吸菸避免菸蒂落在易燃物上(如床鋪)、菸蒂棄置要熄滅火星,以免引發火災。 火災一發生時應先判斷"能自己滅火"還是"要立刻避難"?什麼情況下可以滅火→若火勢尚未蔓延,侷限於小的區域或在25公分以下(約小腿肚位置),就可以滅火,但當火勢己上升至天花板時,應立即逃生避難。 處理方式:●  若火勢尚未蔓延,馬上派人報警並通知週遭避難,並使用滅火器滅火,切勿僅顧逃生或搶救財物。●  逃離起火現場時,要記得關門,可有效阻隔火勢。

【居家安全】低溫持續下探,電暖器該怎麼選才安全?

1.選購防燙、過熱斷電機制的電暖器 民眾應避免使用燈管式電暖器而造成接觸性燙傷,或應選購有過熱自動斷電裝置以避免因長期使用而造成機器過熱發生火災的情況;購買時應採購貼有「商品檢驗標識」的電暖器,才是通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符合安全的產品。 2.勿長時間使用避免傷害皮膚 每次使用時間不超過4小時,因電暖器的溫度到達40℃~45℃時,與皮膚長時間接觸會導致低溫燙傷,雖燙傷面積不大,但有可能傷害到真皮與皮下組織,嚴重有可能會造成局部皮膚壞死。 3.電暖器選擇與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