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謝 劭靜

This author has not yet filled in any details.
So far 謝 劭靜 has created 56 blog entries.

【2023臉部平權】#翻轉目光友愛每張臉

  你曾經被陌生人盯著看而感到疑惑、不舒服甚至是恐懼嗎?如果你曾經經驗過不友善的打量、注視,你是否能想像這可能是一群顏損者每天的「日常」?根據陽光基金會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有42.9%顏損者曾經因為外貌遭遇他人不友善對待,以「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佔73.0%最大宗。2023年「臉部平權日」陽光基金會推出IG/FB濾鏡,邀請你我一起眨眨眼,翻轉不友善的打量,放出溫柔視線!   遇到不熟悉或是特殊人事物時,多看一眼其實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出生時鼻子以下到頸部皮膚即有著大片紅色血管瘤的立言,對此心有戚戚焉。因為大面積的血管瘤,讓立言在社交、就業上遭遇許多不友善與挫折,但立言一步一步學習各種技能、出國打工訓練自己膽量,現在決定用自己真正的樣子經營短影音頻道,並已有超過四千位的粉絲!立言說:「我只是有血管瘤,不該因為異樣眼光就遮遮掩掩生活!希望透過努力傳遞『愛美是天性,但審美沒有定義』這樣的信念。讓社會大眾了解血管瘤、認識臉部平權,才能減少不友善和歧視。」   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對比本會「2022年台灣民眾外貌相關經驗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上的顏損者及一般民眾的外貌經驗,顏損者比民眾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我曾經因為外貌經歷到他人不友善對待」(42.5% 比6.5%),尤其是「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73.8% 比 11.5%)以及「刻意與我保持身體的距離」(50.8% 比 5.0%),顏損者比非顏損者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積極推動臉部平權讓每個顏面外觀不同的人都能獲得基本的尊重、公平的機會已是刻不容緩。   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穿著打扮、高矮胖瘦…等外在特徵而獲致不友善的眼光。陽光期待在5月17日臉部平權日這天,邀請民眾一起翻轉不友善的目光,溫柔看待每張臉,現在就響應行動代號 517 : 放出你的溫柔視線IG/FB濾鏡活動! 濾鏡連結↓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135157652886827/ FB:https://www.facebook.com/fbcameraeffects/tryit/135157652886827/ ★面對顏損者,你還可以怎麼做?

【燒傷急救】遇燒燙傷意外 沖冷水錯了嗎?

中西醫說法 陽光帶您了解 近日,有頗負盛名的中醫師拍攝影片提醒民眾「燒燙傷時千萬不能沖冷水」,並提出許多居家隨手可得的調味料(如各種油品、醬油、糖、鹽…等),甚至含酒精(如米酒)的液體,就可有效降溫,且能避免留疤。然,「沖、脫、泡、蓋、送」已是現今社會具科學實證,可有效降低燒燙傷傷害的急救處理辦法。遇到熱源造成皮膚燒燙傷時,第一時間以流動的冷水沖患部可大幅降低燒傷程度,以及避免傷口感染。 陽光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楊瑞永醫師[1]表示,燒燙傷當下,應盡快沖冷水,要沖10-30分鐘,目的在「降低熱度、減少腫脹、止痛」。但沖水時要避免失溫,尤其是大面積燒燙傷。若誤信偏方以酒精、不明藥膏、牙膏、蛋白、麵粉、醬油等物品塗抹傷口,這些偏方不僅無法讓皮膚降溫,還可能造成二度傷害,甚至細菌感染!其中酒精擦在受傷的皮膚上雖會加速熱能蒸發而感到涼意,但刺激性太大,且會傷害皮下組織;粉狀、油類等物質易黏附傷口,降溫有限,不易清理,更助長細菌滋長!至於不宜沖水的情況只有髙溫鎔解的金屬鈉、鋰、鉀(化學元素第一週期),因沖水會產生化學作用,釋放出大量熱能,傷害更深,此時應考慮用油布覆蓋再送醫處理,以及生石灰傷害也不可沖水,因會產生大量熟能,擴大傷害,宜用刷子刷掉,盡速就醫處理。一般燒燙傷最好以「沖脫泡蓋送」為準則初步處理! [1]楊瑞永醫師為現任陽光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及長庚醫院臨床教授,前台灣燒傷學會理事長,世界燒傷學會前東南亞代表,專精於燒燙傷治療。 楊瑞永醫師也強調,疤痕是傷口癒合的結果,傷疤多寡淺厚的產生關鍵在傷口深度!就燒燙傷而言(其實其他外傷也一樣),傷口深度、適當的初步降溫及癒合過程與傷疤關係很大,最好有合理正確的急救處理!一般一度燒燙傷,如曬傷,只傷及表皮,沒併發症就不會有傷疤。二度以上傷及真皮層,尤其深二度則多少會留疤。而三度傷口,因表皮真皮全壞死,需淸創植皮,或多或少都會留下傷疤。 民眾遇燒燙傷意外 勿信偏方正確急救降溫很重要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於2015年發生八仙塵燃意外發生後即在媒體上建議[1]:小面積的燒傷病患可至專門收治燒燙傷之中醫院所尋求中醫專業的醫療服務,但不建議民眾未經醫師診斷,自行用大黃等性味苦寒之中藥或其他青草藥外敷,以免貽誤病情。 [1] 資料來源:燒燙傷分4級 中醫治療行不行?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28762&p=0 中、西醫的學術原理不同,但救治病人的初衷或無二致。針對燒燙傷的急救處理有時也出現大相逕庭的說法,即使同為相通科別之醫生,也可能因求學經驗與師承派系而有不同見解。但陽光基金會希望透過具科學實證之「沖、脫、泡、蓋、送」作法,對大眾呼籲:燒燙傷意外發生時,切勿驚慌、勿聽信偏方,正確執行「沖、脫、泡、蓋、送」急救五步驟,才能避免傷勢加重。

【防疫母湯黑白照】正確使用紫消燈 避免燒傷引上身

使用紫外線燈具防疫消毒 千萬不能共處一室 大家都知道,炎熱的夏天,出門要記得防曬,不然就會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UVA、UVB、UVC等)導致皮膚曬紅、曬傷甚至還有致癌的風險。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確診高原期,許多防疫用品已成為台灣民眾日常,其中一項就是「紫外線消毒燈」。然而跟太陽光一樣,紫外線就是會導致人體皮膚、組織的損害,所以必須謹慎使用,方可避免燒傷意外上身! 近日媒體報載,有網路名人因使用紫消燈不慎,導致雙腿燙傷、眼角膜受傷。使用紫消燈要有效達到環境消毒功能,務必遵守產品說明書進行,功率、照射時間也都會影響消毒效果。 陽光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楊瑞永表示:「使用紫外線燈消毒有三要點,第一,紫外線會傷害眼睛和皮膚,因此使用紫外線燈消毒,不可直接長時間照射人體,輕則色素沉澱,晒傷,重則皮膚病變!第二,照射時間也有影響,在醫療院所使用紫消燈時,基本上要照至少15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消毒效果。第三,紫外線消毒,要照得到的地方才有消毒的效果,其他死角要另外用噴灑或擦拭的方法消毒。」 陽光基金會在此呼籲,購買紫消燈商品時,要選購標示完整的商品,使用前要務必要詳細閱讀操作說明書,開啟紫消燈時人、動物也務必離開該消毒區域/環境,才能兼顧健康安全,而環境消毒的力道難以百分百,落實手部清潔、戴好口罩對防疫更是重要! ※延伸閱讀:1. 市售紫外線消毒燈 消保處查核:全都是光化學UV危害高度風險2. 消毒靠紫外線?小細節不能忽視 3.【居家安全】安全分裝酒精的 三要守則4.【防疫安全】使用酒精防疫的 三不守則 紫外線燈對人體有害,使用時務必遠離 陽光基金會:購買合格商品、使用前詳閱使用說明、開燈後人要遠離 紫外線會傷害眼睛跟皮膚,使用紫消燈人務必遠離! 紫消燈需照射15分鐘以上才具備環境消毒效果!

你以為的幽默,可能是我的傷痛

2022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巴掌風波,掀起全球一陣行為解析與各面向的議題討論,一起來看看這個從「外貌」引起的輿論巨浪。 陽光2019年調查:「每7人就有1人曾因外貌遭遇不友善的對待。且被亂取綽號多發生在國中時期,當中1/2的人會因此自信心受損…」3月28日全球矚目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發生了震撼全球的一幕:威爾.史密斯上台給了頒獎人克里斯.洛克一掌。這個因取笑他人外貌而來的放送事故,引起了全球各種面向的討論!好的幽默讓人會心一笑,踩線的幽默卻可能正是他人的傷痛!我們永遠不會完全了解另一個人正在經歷什麼樣的人生,因此不要輕易地用自己看到的表象去評斷、推論甚至是自以為幽默與對方相處,或許很難完全做到,但至少不要讓自己行為、言語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刃,即使那看起來「像是個玩笑」。 如果是我們遇到類似奧斯卡這種公眾場合時可以怎麼做? 以下陽光嘗試給出幾種角度的建議,希望能夠逐漸消弭這世界不好笑又越線的玩笑。 一、 在場旁觀者: 在公眾場合開玩笑者往往想要「搏君一笑」,因此旁觀者(在場人士)的反應就很重要,旁觀者可以發揮切斷「不當玩笑傳播鏈」的能量: 1. 不要附和「傷人的玩笑」:用「不笑」來讓開玩笑的人知道這不好笑。 2. 仗義執言:拿出被討厭的勇氣,告訴開玩笑者「這不好笑」。 3. 私下反應:如果不方便當場做出表示,可以私下跟開玩笑者、主辦單位表達你的不認同。 二、 在場親友: 「這玩笑可能傷到他了,但我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事發當下,陪同的親友很可能會不知所措,我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事人需要的做法」。 1. 當場給予關心:先不急著對開玩笑者表態,先關心當事人「這玩笑好過分,你還好嗎?需要我做什麼嗎?」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做出反應。 2. 如果當場不方便交談:事後主動向當事人表達關心,並和他討論「事發時你(受害者)希望我當場做點什麼嗎?」 三、當事人:默默承受只會讓開玩笑者以為他可以這樣做,我們鼓勵當事人練習做出回應,為自己發聲,或是請親友幫忙也可以。 1. 直接表達不舒服:當場跟對方表達不舒服,破他的笑哏。可以這樣說:「你這樣的玩笑讓我很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再這樣做。」態度上,你可以笑著說,也可以嚴肅地說,可以視狀況做不同選擇。 2. 若當場無法或不便發言:你在被開玩笑的當下若不方便當場回應對方,可以事後私下跟對方表達不舒服,或是向主辦單位反應,或是運用客服、申訴管道表達。 四、 開玩笑者: 開玩笑應該是想讓人開心、放鬆或是營造歡樂氣氛,如果造成後遺症或「反『笑』果」,那多沒意思。 1. 請停止以外表特徵開玩笑、取綽號,因為外表特徵的背後可能隱含了傷痛經驗,請以同理尊重的態度對待。 2. 當事人自嘲是他的願意,不代表你可以隨意拿來當笑哏。 ※延伸閱讀:您好嗎?面對奧斯卡摑掌事件~陽光的關心!https://www.sunshineface.org/news/4

【平安過虎年】年節將近 燒傷陷阱一次看!

虎🐯你平安過好年   近來全台疫情升溫,孩子已陸續放寒假在家。緊接著又是國人引頸企盼的春節連假!但你知道嗎?居家環境、年節習俗有許多容易造成燒燙傷的意外陷阱,陽光基金會為大家整理,讓你一次掌握,「虎」你一家老小平安過好年! 居家環境安全 ★返鄉、出遠門時,記得關閉家中的電源、瓦斯爐火。   電器、爐火一向是家庭火災意外的大宗,務必仔細確認關閉再離家。 ★大掃除使用清潔劑,務必依照說明書正確使用。   強酸強鹼容易因使用不當而造成爆炸或腐蝕,使用前務必詳閱說明書。 ★圍爐團圓、喝茶聊天,注意熱湯熱水容易傾倒。   電器之電線請固定或避免放置走動動線上,以免絆倒或因幼童拉扯而翻倒;熱湯、熱液也常見於廚房或餐桌上,小心為上。 年節習俗 ★敬神祭祖,小心使用線香與火燭。   手中線香與焚燒紙錢的火爐都相當高溫,應注意避免碰撞或接近。 ★爆竹除歲,務必依照相關規定至合適地點燃放,勿讓幼童自行操作。   燃放爆竹務必有大人在場,且應於空曠處施放,並應準備滅火設備以策安全。 燒傷急救五步驟不能忘 沖:冷水沖10-30分鐘並請旁人撥打119,持續以流動冷水沖患部降溫,同時等待救護車抵達。 脫:脫除受傷部位上的物品(如手環、衣物)但若沾黏在皮膚上,不要勉強脫除,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應由醫護人員處理。 泡:泡在冷水中20-30分鐘,降低燒傷深度,要注意避免浸泡過久造成失溫休克,但若是化學燒傷則不能浸泡,避免化學藥劑擴散,而擴大受傷面積。 蓋:救護車抵達後,乾淨衣物浴巾覆蓋在傷處,避免感染與失溫。 送:盡快送醫院治療。

【專欄_陽光正好 | 聽你聽我】Halloween?Hello ME!

#宣導實錄|影片教案分享正在慶祝萬聖節?學校、路上出現成千上萬的Elsa或是炭治郎、彌豆子?有一群人卻在大家扮鬼時才能活得像個「普通人」... 文|北區社教專員 黃一翔最近去學校宣導,踏進校門就發現老師和同學有著各式各樣的打扮,原以為是學校自辦的校園活動,才驚覺原來是「萬聖節」到了。 看到有同學打扮成路上的「電線杆」,我怎麼都不會想到可以打扮成這個啊...完全被學生的創意懾服!原本以為他們的創意已經讓我很讚嘆,沒想到宣導之前,還聽到學生跟老師的對話:「老師,我今天打扮的是我自己哦,因為我喜歡我自己。」當下格外被觸動,真心希望長大之後,他仍能一直記得現在心裡的這份感覺。 不過,看著他們充滿活力的樣子,卻悄悄勾起我的記憶,一段記憶中曾經看過的影片,和那些印在心裡的文字:『當我們忙著把自己打扮的最特別時,卻有人在這一天終於能當個「普通人」,他們臉上被稱讚的「逼真化妝」其實是他們卸不掉的真實外在。』 然而,不應該僅有「這一天」,而是「每一天」;也不該是「他們」,而是「我們」,都值得他人的理解與愛。 ★本片 獲得2017 #坎城創意節 創意影片金獅獎及健康溝通銀獅獎 《Halloween》 _By Burns & Smile (France) ★ Boehringer Ingelheim臉書分享影片(中字) 台灣創意週2016-2018 改變生命的創意《Halloween》 片長約4分鐘,適合於課堂上播放,映後與學生進行思辯。 建議提問內容: 1. 影片中主角在「這一天」的心情是什麼?「這一天」是什麼日子?「這一天」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2. 如果今天你是主角,你覺得「這一天」讓你有什麼感覺? 3. 為什麼會只有「這一天」主角才覺得自在舒適?「這一天」背後代表什麼? 4.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使「這一天」變成他們的「每一天」?

【專欄_陽光正好 | 聽你聽我】臉部平權一出生就上手?

#網文分享是你嗎?天生自帶臉部平權基因的三大星座! 人往往習慣從見面👁️或是談吐🗣️的第一印象對他人做出初步判斷。但有些人的先天個性、星座、血型、紫微斗數…可能讓他不會輕易做出以貌取人的行為。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網路的星座文章:不會以貌取人的星座 📰文章提到有三個星座不太會以貌取人:魔羯、水瓶、巨蟹。不曉得大家認同這樣的歸納嗎?你是天生自帶平權基因的星座嗎?還是沒入榜讓你覺得「怎麼可能沒有我?」歡迎大家跟我們一起來聊聊分享喔! 📢談論星座、血型大家總是樂此不疲,當當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倒也無傷大雅。有些或許具有參考價值,但也不必奉為圭臬,淪為刻板印象喔! ⚠️星座評論僅供參考,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臉部平權大師!

【2021臉部平權】#外表不能定義我

「人帥/美真好,人醜性騷擾」、「醜人多作怪」…你是否也曾經聽過,這些關於外表的刻板印象描述?不過,現實真的是如此嗎?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刻板印象,任何人都可能因穿著打扮、生理性別、家世背景...等因素而被貼上標籤,然而,這些標籤真的能完全代表一個人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20年在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顏面損傷者有4,648人,約佔身心障礙人口0.4%,但實際上,全台灣的民眾幾乎都曾有過被「以貌取人」的經驗。據本會「2019台灣民眾身體意象與經驗調查」顯示,台灣有12.9%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1.9%曾因外貌被批評,相當於每7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尤以顏面外觀有特徵者更甚! 顏面外觀有特徵者,成因可能來自先天疾病、後天疾病或後天意外,但他們努力不讓自己被這些外表特徵、刻板印象或是標籤所定義,在各領域與你我一樣努力生活著,往想成為的自己踏出每一步!然而,不可諱言也有許多顏損者必須面對失去公平競爭機會的處境,讓夢想實現的過程難度加乘。 2021「臉部平權日」,陽光推出 《 外表不能定義我 》 的宣導影片,邀請大家一起「打破刻板印象」,從己出發實踐「臉部平權」,試著從更多元的角度去認識每一個人,不因第一印象就輕易地下判斷,一起營造「外表不能定義我」的友善社會,讓每個有夢想的人都有實現自己、成為自己的機會! ★2021年臉部平權影片《外表不能定義我》 👋看完影片,邀請您加入推動臉部平權的行列,您可以: 🤜一起努力破除 #刻板印象:STEP 1️認識:先理解什麼是刻板印象?在不經意間,對特定群體的特質、能力…有特定的聯想,如:認為體態胖的人貪吃、體態消瘦的人患有疾病…等都是。STEP 2️覺察:接著在生活中逐步建立自己的敏感度,因為面對任何人事物都有可能產生刻板印象。STEP 3️打破:保持對陌生人事物的開放性,不預設立場。 👥下載親師手冊和孩子學生進行討論:https://tinyurl.com/ygsfh862 \ 📞預約宣導:https://online.sunshine.org.tw/contact/ 🔎了解更多臉部平權:http://bit.ly/aboutFE ★五位主角故事我去看看世界 也讓世界看看我-陳薇涵:https://tinyurl.com/yexj3bf4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人若精彩天自安排-李兆翔:https://tinyurl.com/yhl2bn7h癌症病人不一定要很虛弱,也可以很活潑-陳麒楓:https://tinyurl.com/yzz7vapl失去不等於結束,失去才是全新的開始-莊雅菁:https://tinyurl.com/ye95n843不能用一個人的外觀決定一切-楊安琪:https://tinyurl.com/ygxf35ut

【這部你要看】「臉部平權」只跟顏損者有關?NoNo~(搖手指)

長期耕耘時事分析與社會議題討論的YouTuber–志祺七七與圖文不符團隊,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舉例談「臉部平權」,錯過可惜!趕快來看!(招手) 現今的社會議題百百款,如果「暫時」沒有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或是權益,就很難在第一時間獲得社會大眾的主動認識或是理解。陽光基金會長期推動的「臉部平權」就是其一。許多人會想:「『臉部平權』應該是那些外貌跟大家相比不太一樣的人才有需要吧!」但試想一下,「臉部平權」真的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嗎?難道我們不曾因為在夏天要穿泳衣泳褲時,在意自己腰間自備的游泳圈?或者是我們也不曾因為瀏海被設計師剪壞而崩潰不想出門?如果你曾經有因為外貌上的改變或不同,而擔心別人眼光的經驗,那「臉部平權」就跟你息息相關! 志祺七七x圖文不符這部《你也討厭「以貌取人」嗎?快來看看什麼是「臉部平權」運動!》影片,從年初勞保失能給付男女有別的時事切入,談到顏損者的處境、履歷不貼照、臉部平權概念…淺顯易懂的舉例及用詞,絕對是認識臉部平權非常好的一部入門影片,現在,就一起來了解什麼是「臉部平權」吧! ★你也討厭「以貌取人」嗎?快來看看什麼是「臉部平權」運動!|志祺七七 ★ 片長約10分鐘,適合於課堂上播放,映後與學生進行思辯。一、影片提問:對履歷不貼照的看法是什麼?二、陽光補充提問:1.影片中提及因疫情因素,大家都必須戴口罩出門,在大家都把臉部遮住的現況下,反而讓顏損者出門感到比較自在。對此大家有什麼想法?2.部分顏損者無法領取身障證明,導致在法律上無法享有身障者的福利或權益,但實際上卻因其外觀不同,在生活中遭遇不平等之對待時,大家認為可以怎麼避免這種狀況發生? ★ 延伸閱讀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善待每張臉》

【防疫不信謠】正確使用乾洗手 引火上身不會有

使用酒精、乾洗手防疫消毒 應充分讓酒精揮發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階段,自去(2020)年起,醫療口罩、酒精、乾洗手已成為台灣民眾最不可或缺的防疫物資!但75%的消毒酒精、乾洗手是具高度揮發性及易燃性的危險性物品,必須謹慎使用,方可避免燒傷意外上身! 網瘋傳有人使用乾洗手後進廚房烹煮,導致雙手嚴重燒傷...但,是真的嗎? 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因乾洗手而導致雙手嚴重燒傷的文章與圖片 陽光基金會:乾洗手裡的酒精只要充份揮發之後,並不會引火上身 ★延伸閱讀 1.新北消防發爾麵FB: 乾洗手液遇到明火會引燃嗎 2. 【居家安全】安全分裝酒精的 三要守則 3. 【防疫安全】使用酒精防疫的 三不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