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臉部平權】#翻轉目光友愛每張臉

  你曾經被陌生人盯著看而感到疑惑、不舒服甚至是恐懼嗎?如果你曾經經驗過不友善的打量、注視,你是否能想像這可能是一群顏損者每天的「日常」?根據陽光基金會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有42.9%顏損者曾經因為外貌遭遇他人不友善對待,以「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佔73.0%最大宗。2023年「臉部平權日」陽光基金會推出IG/FB濾鏡,邀請你我一起眨眨眼,翻轉不友善的打量,放出溫柔視線!   遇到不熟悉或是特殊人事物時,多看一眼其實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出生時鼻子以下到頸部皮膚即有著大片紅色血管瘤的立言,對此心有戚戚焉。因為大面積的血管瘤,讓立言在社交、就業上遭遇許多不友善與挫折,但立言一步一步學習各種技能、出國打工訓練自己膽量,現在決定用自己真正的樣子經營短影音頻道,並已有超過四千位的粉絲!立言說:「我只是有血管瘤,不該因為異樣眼光就遮遮掩掩生活!希望透過努力傳遞『愛美是天性,但審美沒有定義』這樣的信念。讓社會大眾了解血管瘤、認識臉部平權,才能減少不友善和歧視。」   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對比本會「2022年台灣民眾外貌相關經驗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上的顏損者及一般民眾的外貌經驗,顏損者比民眾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我曾經因為外貌經歷到他人不友善對待」(42.5% 比6.5%),尤其是「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73.8% 比 11.5%)以及「刻意與我保持身體的距離」(50.8% 比 5.0%),顏損者比非顏損者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積極推動臉部平權讓每個顏面外觀不同的人都能獲得基本的尊重、公平的機會已是刻不容緩。   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穿著打扮、高矮胖瘦…等外在特徵而獲致不友善的眼光。陽光期待在5月17日臉部平權日這天,邀請民眾一起翻轉不友善的目光,溫柔看待每張臉,現在就響應行動代號 517 : 放出你的溫柔視線IG/FB濾鏡活動! 濾鏡連結↓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135157652886827/ FB:https://www.facebook.com/fbcameraeffects/tryit/135157652886827/ ★面對顏損者,你還可以怎麼做?

【防疫不信謠】正確使用乾洗手 引火上身不會有

使用酒精、乾洗手防疫消毒 應充分讓酒精揮發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階段,自去(2020)年起,醫療口罩、酒精、乾洗手已成為台灣民眾最不可或缺的防疫物資!但75%的消毒酒精、乾洗手是具高度揮發性及易燃性的危險性物品,必須謹慎使用,方可避免燒傷意外上身! 網瘋傳有人使用乾洗手後進廚房烹煮,導致雙手嚴重燒傷...但,是真的嗎? 社群媒體上瘋傳的因乾洗手而導致雙手嚴重燒傷的文章與圖片 陽光基金會:乾洗手裡的酒精只要充份揮發之後,並不會引火上身 ★延伸閱讀 1.新北消防發爾麵FB: 乾洗手液遇到明火會引燃嗎 2. 【居家安全】安全分裝酒精的 三要守則 3. 【防疫安全】使用酒精防疫的 三不守則

【居家安全】安全分裝酒精的 三要守則

民眾稀釋酒精防疫,引火上身二度燒傷  陽光基金會呼籲:”防疫也需防火”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除了醫用口罩,75%酒精也是民眾防疫必備品,但酒精也是易燃的危險物品,現今被民眾廣泛使用於居家環境和個人防護,也引發安全憂慮。近期一位民眾即因稀釋酒精時起火,導致雙手和臉部燒傷,前來陽光基金會做壓力衣治療,近期逢學校開學,許多家長分裝酒精讓孩子隨身帶著入校,但又擔心酒精易燃危險,著實令人兩難!為此,陽光基金會與消防專家,提出「防疫同時也須防火的重要提醒」,希望大家一起安全防疫! 花姨稀釋酒精不慎失火燒傷,現身說法呼籲民眾要正確操作 日前ㄧ名婦人”花姨”買了95%的酒精想稀釋為75%的酒精作防疫使用,她參考網友提供的方法,以4個養樂多空瓶當量杯來調配,當時廚房爐火上正煮東西,花姨想說保持一公尺的距離應足夠,於是就在流理台上開始調配,成功稀釋一輪後,花姨繼續下一輪調配,正當她將酒精倒入養樂多瓶時,火突然由養樂多瓶竄燒上來,也回燃到一旁濃度95%的酒精,驚慌中花姨迅速關掉爐火並將火滅了,才沒釀成大災,但已導致她的雙手和臉部一到二度燒傷。花姨很疑惑,她已經盡量小心,是哪個環節出了錯? 消防專家:防疫也防火 稀釋酒精確認安全三要件 由於酒精是具高度揮發性及易燃性的危險性液體,拚防疫的同時如何兼顧防火?陽光基金會顧問(現任台北市防災館長)莊啟忠先生提醒:「建議民眾稀釋酒精或分裝酒精時,務必確認「安全三要件」: 第一,要在通風的環境進行,避免空氣中酒精濃度蓄積過高引爆; 第二,要放在臉盆中進行,萬一發生傾倒可以盛接住流出的酒精; 第三,要遠離火源,也要避開火器多的地方(如廚房)。 此外,使用酒精消毒,「擦拭才有效」,千萬不要往室內空間或是人的身上噴灑。萬一不小心使用酒精起火,因酒精會溶於水,不能用水滅火,以免火勢擴散,必須採取「窒息式滅火」,在火勢尚未擴大前用濕抹布或金屬鍋蓋等物品蓋住將火悶熄。莊顧問同時也建議居家環境消毒可使用含次氯酸的消毒水進行,次氯酸HClO會溶解病毒或細胞表層,其消毒效果不亞於酒精,性質亦較穩定! 」 陽光基金會:勿大量囤積酒精,若不慎引火上身  切記「停躺滾」 陽光基金會倡導組經理莊麗真提醒民眾,注意居家消防安全切勿大量囤積酒精,以免發生火災與燒傷憾事;若民眾於稀釋或使用酒精時不慎身上著火時,不可慌張,應馬上停住,躺下來左右翻滾,可迅速撲滅火勢。並謹記燒傷急救五步驟:「沖、脫、泡、蓋、送」,立即用冷水緩緩持續沖水20分鐘以上來降溫,減輕傷害,小面積燒傷,若是起水泡超過10元硬幣大小則應就醫請醫師處理! 想知道更多燒傷預防小知識嗎?1. 掃QR code加入陽光LINE@2. 加好友請搜尋@sunshine.tw

【居家安全】意外難測 做好準備+正確觀念保安康

兩年前的倫敦格蘭菲爾大樓火災,因外牆包覆層為易燃性用材及慘重的傷亡,讓國內外開始檢視建築用材及注重居家消防設備、防災逃生意識的重要性。日前英國媒體BBC引用格蘭菲爾大火第一階段調查報告,針對造成嚴重傷亡的原因做出檢討(第二階段將會針對建築物設計),指出主因倫敦消防隊訓練及經驗不足,錯過疏散民眾的最佳時機,也再度引發台灣民眾關心! 台灣已對建築物的消防安全訂有相關法規,對16層以上的高層建築物也有特殊的規範,許多消防專家戮力推動防災及火場逃生觀念的倡導,但還是需要民眾平時多加注意用電、用火安全及檢查自家環境,並了解相關火場逃生觀念,遇到火災意外時冷靜判斷、應對,才能倖免於難。 ★預防最重要:自助人助  平常可以怎麼做★ ① 關心居住的大樓消防安全設備是否定期檢修申報?符合規定?作動正常?自己家中是否安裝住警器? ② 留意逃生通道是否暢通?有無堆積雜物? ③ 檢視自身消防逃生觀念是否正確? ★逃生切記:小火快逃,濃煙關門★ 火場逃生最重要是:避開濃煙!如果火勢還小,且樓梯間無濃煙,優先往下逃*盡快離開建築物;如果樓梯間已有濃煙,把樓梯間門關上,阻隔濃煙,往水平方向找第二出口,或是進行避難。 *因濃煙上升速度每秒鐘上升速度3~5公尺,頂樓是火煙最容易蓄積、聚集之處,因此,火場逃生原則為由上往下,盡可能往地面層逃生。但如果因起火點位於所在位置的下方樓層,且高溫及濃煙已阻礙向下逃生的路徑時,應視情形採水平避難。 ★錯誤迷思!千萬母湯!★ ❌️躲進浴室 一般浴室門板大多為塑膠門,遇火會融化,並無防火功能,濃煙容易自縫隙向內竄,反而危及避難者的生命安全。 ❌️用濕毛巾掩住口鼻 濕毛巾擋不住濃煙高熱,為了穿越濃煙,反而從原本相對安全的環境,移動到更致命的危險中。且為了沾濕毛巾,去尋找水源,容易耽誤逃生機會。   ■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蔡宗翰 《英國倫敦格蘭菲爾大樓火災別只問怎麼逃?真正該問的是...》 關鍵評論網  【圖輯】火災求生必備知識:為什麼火場的頭號殺手是濃煙? 內政部消防署 居家安全檢視

【防疫安全】使用酒精防疫的 三不守則

開學日學生帶酒精防疫 陽光基金會籲遵守三不才安全 結束最長寒假,開學首日家長為孩子準備防疫物品,除了口罩還有隨身瓶酒精,但酒精屬易燃物品,近來中國更傳數起使用酒精噴灑全身後引起燒傷事件,陽光基金會與公共衛生及教育專家一起呼籲開學防疫同時也須謹慎防火,三不原則保護孩子人身安全:酒精不能對眼噴、不能拿來玩或惡作劇、噴酒精時不能有明火。 該不該讓孩子隨身攜帶酒精到校?國立東華大學台灣安全促進學校研究中心主任李明憲教授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點,讓孩子隨身帶酒精或消毒水,務必要同時教導孩子「三不」安全守則:不能對著眼睛噴,不能拿來玩或惡作劇,噴酒精時不能有明火; 第二點,學校若已備妥消毒物品,家長可不用再為孩子準備隨身瓶; 第三點,學校要加強酒精及消毒水使用的安全教育及留意學生使用行為,特別應禁止學生攜帶酒精進入實驗室以防意外。 校方:酒精學校已備足學生不用帶  勤洗手更重要 在學校方面,台北市敦化國小學務處主任王培成老師表示:學校各班已備有酒精供學生需要時使用,也會再加強酒精、消毒水使用的安全教育,建議家長不用另外讓孩子帶隨身酒精到校。最重要的是,勤用肥皂洗手才是最佳防疫方法,請家長一起協助教導孩子正確洗手。 陽光:若不慎酒精引火上身  切記「停躺滾」與正確急救 若仍不慎使用酒精時至身上著火,陽光基金會專案經理莊麗真呼籲當下要先冷靜,應馬上停住,躺下來,左右翻滾,可迅速撲滅火勢;並謹記燒傷急救五步驟:「沖、脫、泡、蓋、送」,立即用冷水緩緩持續沖水20分鐘以上來降溫,減輕傷害,小面積燒傷,若是起水泡超過10元硬幣大小則應就醫請醫師處理! 想知道更多燒傷預防小知識嗎?1. 掃QR code加入陽光LINE@2. 加好友請搜尋@sunshine.tw

什麼是臉部平權

臉部平權(Face Equality)是由英國Changing Faces提倡,陽光基金會響應並在台灣推動。 我們認為,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地對待。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的價值是由他對社會獨一無二的貢獻來決定,而不是因為他長得好不好看。 更多臉部平權活動資訊:https://0517.sunshine.org.tw/

關於臉部平權日

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對待。當我們尊重與自己想法、外貌,甚至立場不同的人,懂得欣賞每個人的美、用各種不同的角度看世界,這世界才能無限寬廣。 陽光長年服務燒傷及顏損朋友,發現不管是顏損者,或是一般人,都有一定比例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被取笑、批評、取不喜歡的綽號,因而自信心受損、不想與人互動;2014年起,陽光進一步取「你我一起」諧音,於每年5/17舉辦「臉部平權日」活動,期待透過持續推動「臉部平權」,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及公平對待。

臉部平權研究發現

【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象與經驗調查】  調查顯示: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2016台灣民眾身體意象與經驗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一般民眾,有效樣本1075人。結果顯示,12.1%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3.7%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1.5%曾因外貌被批評。 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上述不友善對待的比例,又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的經驗。 國高中時期最常因為外貌被取綽號,且有1/2產生自信心受損等負面影響。   【線上問卷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大眾對顏損者有較偏向負面的刻板印象,如自卑、醜陋、孤僻、墮落。 陽光基金會開發「臉部平權線上問卷」檢測民眾對顏損者的印象,自100年正式上線,每年蒐集資料。調查發現,社會大眾對於顏損者持較偏向負面的刻板印象,如自卑、醜陋、孤僻、墮落;對非顏損者則是持較偏向正面的評價,如自信、吸引人、隨和、成功。 測試你的臉部平權指數!    

臉部平權與我的關係

外表長相的差異,常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際遇,漂亮的受人歡迎,外貌與人不同或弱小者卻常受到霸凌或暴力。 當你我尊重多元、包容不同、不以貌取人,這些憾事與傷害都將不復存在。只要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行動,你會看見改變的力量,我們都一樣,都需要友善的對待,都不希望因外貌被取笑;都需要公平的機會,都不希望因外貌被歧視。 現在就開始用寬廣的心看世界,彼此沒有距離,臉貼臉看見真價值!體會零距離!  

實踐「臉部平權」的方法

與顏損者互動的三不與三要 不要盯著看:多看兩眼會讓顏損朋友不舒服,覺得自己好像是「怪物」,建議你,看過一眼就算了,就像你對任何迎面而來的人一樣,這就是一種尊重! 不要問敏感問題:簡單的點頭招呼、話家常就足夠,如果我們真的要表達友善,請先忍住心頭的好奇,讓對方先熟悉你再說吧! 不要給建議:除非他自己詢問,否則不要貿然給建議,給建議這樣的舉止,可能只是提醒他們「你需要幫助,因為你長得不一樣」。 要有平常心:顏損朋友最困擾的就是他不可抹滅的記號,他們本身也很討厭被別人特殊化,所以把他們當成普通人即可。 要有同理心:試想,如果我們就是顏損者,會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試著同理他們的狀況,就比較能理解和體諒。 要有耐心與愛心:和顏損朋友相處,試著了解他,也分享你自己;就跟一般朋友往來一樣,找出共同的興趣、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