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臉部平權】#翻轉目光友愛每張臉

  你曾經被陌生人盯著看而感到疑惑、不舒服甚至是恐懼嗎?如果你曾經經驗過不友善的打量、注視,你是否能想像這可能是一群顏損者每天的「日常」?根據陽光基金會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有42.9%顏損者曾經因為外貌遭遇他人不友善對待,以「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佔73.0%最大宗。2023年「臉部平權日」陽光基金會推出IG/FB濾鏡,邀請你我一起眨眨眼,翻轉不友善的打量,放出溫柔視線!   遇到不熟悉或是特殊人事物時,多看一眼其實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出生時鼻子以下到頸部皮膚即有著大片紅色血管瘤的立言,對此心有戚戚焉。因為大面積的血管瘤,讓立言在社交、就業上遭遇許多不友善與挫折,但立言一步一步學習各種技能、出國打工訓練自己膽量,現在決定用自己真正的樣子經營短影音頻道,並已有超過四千位的粉絲!立言說:「我只是有血管瘤,不該因為異樣眼光就遮遮掩掩生活!希望透過努力傳遞『愛美是天性,但審美沒有定義』這樣的信念。讓社會大眾了解血管瘤、認識臉部平權,才能減少不友善和歧視。」   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對比本會「2022年台灣民眾外貌相關經驗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上的顏損者及一般民眾的外貌經驗,顏損者比民眾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我曾經因為外貌經歷到他人不友善對待」(42.5% 比6.5%),尤其是「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73.8% 比 11.5%)以及「刻意與我保持身體的距離」(50.8% 比 5.0%),顏損者比非顏損者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積極推動臉部平權讓每個顏面外觀不同的人都能獲得基本的尊重、公平的機會已是刻不容緩。   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穿著打扮、高矮胖瘦…等外在特徵而獲致不友善的眼光。陽光期待在5月17日臉部平權日這天,邀請民眾一起翻轉不友善的目光,溫柔看待每張臉,現在就響應行動代號 517 : 放出你的溫柔視線IG/FB濾鏡活動! 濾鏡連結↓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135157652886827/ FB:https://www.facebook.com/fbcameraeffects/tryit/135157652886827/ ★面對顏損者,你還可以怎麼做?

什麼是臉部平權

臉部平權(Face Equality)是由英國Changing Faces提倡,陽光基金會響應並在台灣推動。 我們認為,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地對待。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的價值是由他對社會獨一無二的貢獻來決定,而不是因為他長得好不好看。 更多臉部平權活動資訊:https://0517.sunshine.org.tw/

關於臉部平權日

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對待。當我們尊重與自己想法、外貌,甚至立場不同的人,懂得欣賞每個人的美、用各種不同的角度看世界,這世界才能無限寬廣。 陽光長年服務燒傷及顏損朋友,發現不管是顏損者,或是一般人,都有一定比例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被取笑、批評、取不喜歡的綽號,因而自信心受損、不想與人互動;2014年起,陽光進一步取「你我一起」諧音,於每年5/17舉辦「臉部平權日」活動,期待透過持續推動「臉部平權」,讓每個人都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及公平對待。

臉部平權研究發現

【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象與經驗調查】  調查顯示: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2016台灣民眾身體意象與經驗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一般民眾,有效樣本1075人。結果顯示,12.1%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3.7%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1.5%曾因外貌被批評。 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上述不友善對待的比例,又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的經驗。 國高中時期最常因為外貌被取綽號,且有1/2產生自信心受損等負面影響。   【線上問卷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大眾對顏損者有較偏向負面的刻板印象,如自卑、醜陋、孤僻、墮落。 陽光基金會開發「臉部平權線上問卷」檢測民眾對顏損者的印象,自100年正式上線,每年蒐集資料。調查發現,社會大眾對於顏損者持較偏向負面的刻板印象,如自卑、醜陋、孤僻、墮落;對非顏損者則是持較偏向正面的評價,如自信、吸引人、隨和、成功。 測試你的臉部平權指數!    

臉部平權與我的關係

外表長相的差異,常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際遇,漂亮的受人歡迎,外貌與人不同或弱小者卻常受到霸凌或暴力。 當你我尊重多元、包容不同、不以貌取人,這些憾事與傷害都將不復存在。只要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行動,你會看見改變的力量,我們都一樣,都需要友善的對待,都不希望因外貌被取笑;都需要公平的機會,都不希望因外貌被歧視。 現在就開始用寬廣的心看世界,彼此沒有距離,臉貼臉看見真價值!體會零距離!  

實踐「臉部平權」的方法

與顏損者互動的三不與三要 不要盯著看:多看兩眼會讓顏損朋友不舒服,覺得自己好像是「怪物」,建議你,看過一眼就算了,就像你對任何迎面而來的人一樣,這就是一種尊重! 不要問敏感問題:簡單的點頭招呼、話家常就足夠,如果我們真的要表達友善,請先忍住心頭的好奇,讓對方先熟悉你再說吧! 不要給建議:除非他自己詢問,否則不要貿然給建議,給建議這樣的舉止,可能只是提醒他們「你需要幫助,因為你長得不一樣」。 要有平常心:顏損朋友最困擾的就是他不可抹滅的記號,他們本身也很討厭被別人特殊化,所以把他們當成普通人即可。 要有同理心:試想,如果我們就是顏損者,會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試著同理他們的狀況,就比較能理解和體諒。 要有耐心與愛心:和顏損朋友相處,試著了解他,也分享你自己;就跟一般朋友往來一樣,找出共同的興趣、話題。

臉部平權大事記

2010-2013 陽光30周年前夕,陽光響應英國「Changing Faces」協會,在台灣推出「臉部平權」理念,天后蔡依林相挺,饒富深意的一句:「如果我沒有這張臉,你還會喜歡我嗎?」引起廣大共鳴,並於2013年推出「臉部平權」Logo、系列文宣與義賣品。 2014 自2010年推出「臉部平權」理念後,我們發現,許多民眾並未自覺自己以貌取人,更未察覺以貌取人問題的嚴重性。為拉近「臉部平權」理念與民眾的距離,陽光取「你我一起」諧音,訂定每年5月17日(0517)為「臉部平權日」;也於台北市立動物園舉辦第一屆臉部平權日園遊會,推出「不以貌取人」訴求,邀請當時最夯的大熊貓圓仔為最佳代言人:黑眼圈長在大熊貓的臉上,大人小孩都覺得好可愛啊,但在人的臉上,卻會被嘲笑、取外號……期以大熊貓吸引親子的目光,讓平權概念從小扎根。 2015 首度推出以顏損者為主角的前導影片「臉部平權-求職篇」,引發大眾關注,至今已有270萬人次觀看,奠下以影片+活動的推廣手法,並首次於北高兩地舉辦。 2016 因應2015年八仙塵燃事件,且傷友多為年輕族群,未來返校及職場將會是一大考驗,陽光推出影片「臉部平權-租屋篇」,以顏損者租屋會面臨的困難處境引發大眾共鳴,至今已有234萬人次觀看。為擴大推廣族群,貼近一般民眾,首度舉辦「2016臉部平權WE ARE THE SAME!特展」,結合攝影、音樂與文創等跨界元素,以「WE ARE THE SAME-用心看‧我們都一樣」,傳達無論顏面外觀為何,每個人都應被尊重及公平的對待,共吸引逾1.5萬民眾參展。 2017 陽光首度推出實驗性影片「臉部平權-從心認識篇」,將影片主角從顏損者擴及到一般人,呼籲不以貌取人、用心才能看見一個人的價值,推出半月已有118萬人次觀看,並舉辦「2017臉部平權WE ARE THE SAME!特展」,以五感體驗方式邀請民眾用心體會世界的美好,推出「WE ARE THE SAME-用心看‧你我都獨一無二」訴求,傳達不管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本屆也首次跨出北高兩地,於新竹舉辦展覽,其臉部平權理念能在台灣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