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唯才?長相先決? 0517臉部平權日  陽光推出「職場臉部平權行動指引」

   畢業季即將到來,社會新鮮人磨拳擦掌期待進入職場一展所長、發揮個人價值!但顏損者卻因外貌特徵,在此階段面臨挑戰。據陽光基金會最新「顏損者求職經驗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燒傷與顏損者在求職過程中,曾遇不友善的面試經驗,或是遇到面試官的提問顯示出對其外貌的顧慮,甚至要求顏損者揭示疤痕或胎記!   本次調查219位填答者中,138人(63.0%)有面試的經驗,其中52.7%的燒傷與顏損者在面試時會遭遇至少一種不友善的經驗!最常遇到的前三種狀況分別為:面試人員的提問,讓顏損者覺得面試人員對其容貌有許多顧慮(31.2%);其次,面試人員注視顏損者的眼神或表情,讓他感覺不舒服(22.5%);第三,被面試人員要求揭示胎記或疤痕等有特徵的部位(21.0%)。   調查也發現,40.5%顏損求職者求職準備過程中,呈現中高程度的焦慮,主要會焦慮外表影響錄取,或擔心因燒傷而被質疑工作能力。219位填答者中,148人(67.6%)有求職準備的經驗。雖然絕大多數顏損求職者已具備職缺所需之專業技能,可仍有40.5%求職者的焦慮程度達到中高程度及以上(7~10分)。焦慮的原因則常與外表有關,例如:「競爭者外表比較漂亮/帥氣,我是不是就失去了這個機會?」。有些人則是焦慮受傷後能力受影響或能力被質疑,例如:「因為受傷的緣故,怕會被質疑工作能力以及速度」。   采瑀9歲時因薰香精油火災意外,導致顏面和四肢嚴重燒傷。傷後回學校時就被同學圍觀、取綽號;大學就讀服裝設計系,夢想能成為服裝設計師。為了增加經驗,大學暑期至服裝店應徵工讀,第一家非常欣賞采瑀的履歷,她回想:「面試人員一看到我的臉就愣住了,要我等一下,進去辦公室十分鐘後再出來,跟我說:抱歉這個職缺沒了!」另一次面試中,主管很肯定她設計的作品,認為她很有實力,跟她聊很久,最後卻說:「這個職缺需要接待客人,妳不太適合。」建議她去管倉庫。采瑀說:「我去應徵專業的工作,為什麼不是看我的實力厲不厲害,還要擔心因為長相被刷掉?」如果用人唯才,「求職者也會更注重提升專業能力。」   yes123求職網調查(2023)指出:有39.2%的企業坦言,曾經以求職者「履歷照片的長相」,當成面試邀約與否的「篩選機制」。還有26.6%的公司表示,曾經在面試求職者時「以貌取人」,結果求職者錄取到職後,企業因此後悔過的比例,也高達了61.2%。陽光調查問卷也有傷友表示:「面試時被問說疤痕這麼恐怖,輪值中夜班會不會嚇到人?」或是「應徵櫃台職缺,當場被改請去面試房務。」為解決聘僱雙方的不理解甚至焦慮、歧視行為的發生,陽光基金會特地蒐集文獻與傷友經驗後,編撰「職場臉部平權行動指引」,讓雇主可以從招聘,到職場互動有所依循,營造更多元共融(DEI)的職場環境,有能力的求職者(無論顏面外觀是否有特徵),也有機會一展長才! 「職場臉部平權行動指引」於陽光官網索取 👉 https://lihi2.com/26GP5   陽光基金會於2023年11月底至2024年3月初以網路問卷針對接受服務的燒燙傷者與外觀有印記者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數219份。調查旨在了解服務對象在最近五年(2018年以後)之求職準備、面試、受雇與重返職場的工作經驗。219人中148人有求職準備經驗、138人有面試經驗、180人有受雇工作經驗、108人有重返職場經驗。每年5/17為台灣臉部平權日,陽光戮力推動「不管顏面外觀如何,都應有平等的就學、就業的機會,外表不是定義一個人的唯一標準!」

【通水管馬桶竟致嚴重灼傷 陽光籲慎用疏通劑】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家家戶戶無不忙著除舊布新,希望在新的一年給自己及家人帶來新年新氣象!但陽光基金會近來連續服務到3位因使用市售疏通劑通水管或馬桶,卻發生意外而化學灼傷的傷者,其中2位除了皮膚也損及眼睛。故提醒大眾小心使用,避免在年關前傷了自己或家人。 傷友胡小姐因家中浴室排水孔堵塞,使用市售疏通劑疏通時,倒入的液體突然由管道爆出噴濺,造成全臉2度灼傷。胡小姐表示以前都是前往賣場選購疏通劑自行疏通,這次排水堵塞便如法炮製。使用第一次後覺得效果有限,隔天再使用同品牌疏通劑並加熱水,等了一下仍未見疏通,因此決定換另一個品牌疏通劑,但才剛倒入排水孔,液體就由排水孔爆炸噴出,直接噴濺到頭臉,造成2度化學灼傷。 胡小姐第一時間趕緊沖水,並在救護車上也持續沖水,也幸好有正確沖水,降低了灼傷的深度。胡小姐說:「我因為有自行疏通馬桶成功的經驗,所以第一次通沒效,接著換用另個牌子,事後才知道兩個牌子的成分和使用方式不同,其實不能這麼短時間接著用。」 陽光特地詢問專業水電師傅,陳師傅表示:「市售疏通劑多數成分是強鹼或強酸,原理是透過熱能與化學反應來溶解油垢等堵塞物,腐蝕性極高,碰到水就會產生劇烈熱反應,水管或馬桶本來就有水,疏通劑加下去後就會開始有熱反應,但各家廠牌的成分不同,使用方式也各異,有的不能加熱水,有的能加,使用前務必要先閱讀使用說明!若再加上排水管路年久老舊而有管壁脆化現象,這時,疏通劑的化學反應有可能造成管內壓力過大爆衝出來,傷到使用者,甚至會讓水管破裂。」 陳師傅建議民眾: 堵塞嚴重應找專業人員處理:如果自行使用疏通劑後仍沒解決,代表堵塞嚴重或可能有其他管路問題,不是市售疏通劑可以解決,應盡快找專業人員協助處理。 使用前務必要詳讀使用說明:市售疏通劑是運用強鹼或強酸等化學藥劑腐蝕方式來消除阻塞物,使用不慎易受傷,長期使用也容易對管路造成破壞。 預防堵塞才是治本之道:平時應盡量避免讓食物油水、殘渣或毛髮掉入水管或馬桶,這些東西會黏附在水管管壁,時間久了會造成堵塞。 綜合專家與傷友經驗,陽光呼籲: 民眾購買市售疏通劑要仔細閱讀使用方法。 強鹼強酸類腐蝕性高的疏通劑或清潔劑,瓶身上警語或使用須知要顯眼、易懂,讓民眾容易了解操作方式。 建議賣場陳列產品時,依性質分類陳列,並有標示提醒民眾區隔。如:強鹼和強酸分開、可加熱水和不可加熱水分開陳列。 不幸發生意外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立刻沖水將化學藥劑沖掉以減緩對皮膚更深層的破壞,並請留意切勿執行沖脫泡蓋送的「泡」步驟,以免化學藥劑瀰漫至未受傷之皮膚。另報案時告知消防人員為化學灼傷,送醫後告知醫師化學品種類,或將化學品及殘瓶提供醫師參考。

【冬季燒燙傷意外頻傳 正確禦寒+急救步驟保平安】

近來台灣天氣降溫明顯,各種禦寒法寶紛紛出籠,民眾也多飲用熱湯、熱飲來暖身。日前卻發生竹市有托嬰中心不慎將泡奶的熱水澆淋到嬰幼兒,導致嚴重受傷的案件...陽光提醒:冬季為燒燙傷意外頻傳的季節,如不慎發生燒燙傷意外,務必記得「沖脫泡蓋送」!才能將傷害盡量降至最低。 ★嬰幼兒燙傷集中在2歲以下及居家環境陽光服務經驗發現,嬰幼兒燙傷集中在2歲以下及居家環境,務必正確急救才能避免傷害擴大!1.WHO建議:泡奶70度,入口40度。熱水放置的地方,一定跟嬰幼兒分開,以免嬰幼兒扯拉電線導致熱水潑灑意外。2.幫嬰幼兒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下水前務必先試水溫,且不要讓幼童離開視線。3.陽光董事長楊瑞永醫師說明嬰幼兒燒燙傷正確急救方式:(1)要沖水不是泡水,泡涼水太久會失溫。如果是泡在臉盆裡,必須要讓水一直流出去才能達到沖水降溫效果,沖水至少10分鐘。(2)大面積燒燙傷不要泡,沖水後要用乾淨毛巾或衣物包好避免失溫,盡速送醫。年紀很小的嬰幼兒也不建議泡,怕失溫。(3)小面積的部位燙傷再泡。 ★注意低溫燙傷冬季大家常用的暖暖包、電暖器、發熱小物...等也有可能造成燒燙傷,使用不可不慎!1.暖暖包要注意不要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最好隔著衣服使用。2.電器類的除了要購買檢驗合格的商品之外,使用上也要注意不要長時間對著身體烤,尤其是長者或四肢末端對溫感變化不敏銳的人。 ★正確急救降溫不失溫切記「沖脫泡蓋送」!尤其是沖水最重要!!以水龍頭冷水沖燙傷患部,持續20-30分鐘(至少10分鐘以上,盡量沖到不痛為止)。

【我家瓦斯安全嗎?跟著專家來檢查!】

  竹北氣爆意外震驚各界,據消防署火災統計,2017至2022年間因瓦斯漏氣或爆炸引發火災共525次,平均每年87.5次,今年至5月止,就已發生46次的瓦斯漏氣或爆炸事故,死傷頻傳!   居家生活中瓦斯是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如何避免瓦斯漏氣,保障身家安全,您可以這麼做:1.瓦斯設備加裝安全裝置,以防瓦斯漏氣釀災(詳如下表)。2.「人離火熄」:使用瓦斯煮食時,人不可遠離。3.瓦斯設備使用後、外出、就寢前請關閉瓦斯開關。4.炊煮時,避免湯汁溢出淹熄火焰、留意瓦斯火焰不要被風吹熄。5.定期檢查瓦斯設備,皮管管線應兩年就更換,並加裝安全夾。6.瓦斯桶用戶應遵守以下要點: (1)瓦斯桶應置於屋外通風良好處,避免日光直射。 (2)瓦斯桶應有合格標示,勿使用老舊、逾期的鋼瓶。 (3)瓦斯桶應直立放置,不可橫放。 (4)以支架或鐵鍊固定瓦斯桶,避免地震時傾倒或扯斷管線,最好加裝超流遮斷裝置。 (5)瓦斯桶調整器附近不得放置易(可)燃物品。 (6)瓦斯桶納入箱內時,箱之下部應設有換氣孔。 ★瓦斯本無害,正確使用不成災★表格內容經消防專家莊啟忠審定 延伸閱讀:【居家安全】檢視瓦斯管線,避免造成氣爆意外!

【「鋰電池產品」 是生活幫手?還是不定時炸彈?】

  鋰離子電池(簡稱鋰電池)因能量密度高、無記憶效應且循環壽命長,日常使用中(如:3C產品)多以鋰電池作為電源。鋰電池的缺點為不耐過放與過充,錯誤使用除了減少電池壽命,甚至會有熱失控導致爆炸燃燒的安全性疑慮。   常見家電產品內含的鋰電池品質不良或使用錯誤,導致自燃、爆炸等安全問題時有所聞。根據消防署資料,鋰電池爆炸自燃有三種可能:過度充電、外部短路、內部短路,正常使用並不會突然爆炸。目前市售的可充式鋰電池,已被標準檢驗局納管為應施檢驗項目,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及使用安全,經濟部標檢局公告[1]:自112年1月1日起,包含:電風扇、真空吸塵器及吸水清潔機、電動食品碾磨器、電動食品混合器、電動榨汁機、燙(整)髮機、電動按摩器具等七項鋰電池商品需強制納檢,在進入市場販售前應完成檢驗程序確保商品符合安全標準要求;另商品內含鋰電池者(例如:手機、行動電源、手持電扇…等),也須符合電池的相關驗證要求。 [1]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公告。   使用鋰電池電子產品務必注意以下幾點事項,以確保安全: 資料來源:標檢局、臺南市政府消防局。

【2023臉部平權】#翻轉目光友愛每張臉

  你曾經被陌生人盯著看而感到疑惑、不舒服甚至是恐懼嗎?如果你曾經經驗過不友善的打量、注視,你是否能想像這可能是一群顏損者每天的「日常」?根據陽光基金會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有42.9%顏損者曾經因為外貌遭遇他人不友善對待,以「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佔73.0%最大宗。2023年「臉部平權日」陽光基金會推出IG/FB濾鏡,邀請你我一起眨眨眼,翻轉不友善的打量,放出溫柔視線!   遇到不熟悉或是特殊人事物時,多看一眼其實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出生時鼻子以下到頸部皮膚即有著大片紅色血管瘤的立言,對此心有戚戚焉。因為大面積的血管瘤,讓立言在社交、就業上遭遇許多不友善與挫折,但立言一步一步學習各種技能、出國打工訓練自己膽量,現在決定用自己真正的樣子經營短影音頻道,並已有超過四千位的粉絲!立言說:「我只是有血管瘤,不該因為異樣眼光就遮遮掩掩生活!希望透過努力傳遞『愛美是天性,但審美沒有定義』這樣的信念。讓社會大眾了解血管瘤、認識臉部平權,才能減少不友善和歧視。」   2023「顏損者外貌相關經驗調查」對比本會「2022年台灣民眾外貌相關經驗調查」結果顯示:20歲以上的顏損者及一般民眾的外貌經驗,顏損者比民眾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我曾經因為外貌經歷到他人不友善對待」(42.5% 比6.5%),尤其是「被別人多看一眼而感到不舒服」(73.8% 比 11.5%)以及「刻意與我保持身體的距離」(50.8% 比 5.0%),顏損者比非顏損者受到更多不友善對待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積極推動臉部平權讓每個顏面外觀不同的人都能獲得基本的尊重、公平的機會已是刻不容緩。   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穿著打扮、高矮胖瘦…等外在特徵而獲致不友善的眼光。陽光期待在5月17日臉部平權日這天,邀請民眾一起翻轉不友善的目光,溫柔看待每張臉,現在就響應行動代號 517 : 放出你的溫柔視線IG/FB濾鏡活動! 濾鏡連結↓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135157652886827/ FB:https://www.facebook.com/fbcameraeffects/tryit/135157652886827/ ★面對顏損者,你還可以怎麼做?

【燒傷急救】遇燒燙傷意外 沖冷水錯了嗎?

中西醫說法 陽光帶您了解 近日,有頗負盛名的中醫師拍攝影片提醒民眾「燒燙傷時千萬不能沖冷水」,並提出許多居家隨手可得的調味料(如各種油品、醬油、糖、鹽…等),甚至含酒精(如米酒)的液體,就可有效降溫,且能避免留疤。然,「沖、脫、泡、蓋、送」已是現今社會具科學實證,可有效降低燒燙傷傷害的急救處理辦法。遇到熱源造成皮膚燒燙傷時,第一時間以流動的冷水沖患部可大幅降低燒傷程度,以及避免傷口感染。 陽光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楊瑞永醫師[1]表示,燒燙傷當下,應盡快沖冷水,要沖10-30分鐘,目的在「降低熱度、減少腫脹、止痛」。但沖水時要避免失溫,尤其是大面積燒燙傷。若誤信偏方以酒精、不明藥膏、牙膏、蛋白、麵粉、醬油等物品塗抹傷口,這些偏方不僅無法讓皮膚降溫,還可能造成二度傷害,甚至細菌感染!其中酒精擦在受傷的皮膚上雖會加速熱能蒸發而感到涼意,但刺激性太大,且會傷害皮下組織;粉狀、油類等物質易黏附傷口,降溫有限,不易清理,更助長細菌滋長!至於不宜沖水的情況只有髙溫鎔解的金屬鈉、鋰、鉀(化學元素第一週期),因沖水會產生化學作用,釋放出大量熱能,傷害更深,此時應考慮用油布覆蓋再送醫處理,以及生石灰傷害也不可沖水,因會產生大量熟能,擴大傷害,宜用刷子刷掉,盡速就醫處理。一般燒燙傷最好以「沖脫泡蓋送」為準則初步處理! [1]楊瑞永醫師為現任陽光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及長庚醫院臨床教授,前台灣燒傷學會理事長,世界燒傷學會前東南亞代表,專精於燒燙傷治療。 楊瑞永醫師也強調,疤痕是傷口癒合的結果,傷疤多寡淺厚的產生關鍵在傷口深度!就燒燙傷而言(其實其他外傷也一樣),傷口深度、適當的初步降溫及癒合過程與傷疤關係很大,最好有合理正確的急救處理!一般一度燒燙傷,如曬傷,只傷及表皮,沒併發症就不會有傷疤。二度以上傷及真皮層,尤其深二度則多少會留疤。而三度傷口,因表皮真皮全壞死,需淸創植皮,或多或少都會留下傷疤。 民眾遇燒燙傷意外 勿信偏方正確急救降溫很重要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於2015年發生八仙塵燃意外發生後即在媒體上建議[1]:小面積的燒傷病患可至專門收治燒燙傷之中醫院所尋求中醫專業的醫療服務,但不建議民眾未經醫師診斷,自行用大黃等性味苦寒之中藥或其他青草藥外敷,以免貽誤病情。 [1] 資料來源:燒燙傷分4級 中醫治療行不行?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28762&p=0 中、西醫的學術原理不同,但救治病人的初衷或無二致。針對燒燙傷的急救處理有時也出現大相逕庭的說法,即使同為相通科別之醫生,也可能因求學經驗與師承派系而有不同見解。但陽光基金會希望透過具科學實證之「沖、脫、泡、蓋、送」作法,對大眾呼籲:燒燙傷意外發生時,切勿驚慌、勿聽信偏方,正確執行「沖、脫、泡、蓋、送」急救五步驟,才能避免傷勢加重。

【防疫母湯黑白照】正確使用紫消燈 避免燒傷引上身

使用紫外線燈具防疫消毒 千萬不能共處一室 大家都知道,炎熱的夏天,出門要記得防曬,不然就會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UVA、UVB、UVC等)導致皮膚曬紅、曬傷甚至還有致癌的風險。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確診高原期,許多防疫用品已成為台灣民眾日常,其中一項就是「紫外線消毒燈」。然而跟太陽光一樣,紫外線就是會導致人體皮膚、組織的損害,所以必須謹慎使用,方可避免燒傷意外上身! 近日媒體報載,有網路名人因使用紫消燈不慎,導致雙腿燙傷、眼角膜受傷。使用紫消燈要有效達到環境消毒功能,務必遵守產品說明書進行,功率、照射時間也都會影響消毒效果。 陽光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楊瑞永表示:「使用紫外線燈消毒有三要點,第一,紫外線會傷害眼睛和皮膚,因此使用紫外線燈消毒,不可直接長時間照射人體,輕則色素沉澱,晒傷,重則皮膚病變!第二,照射時間也有影響,在醫療院所使用紫消燈時,基本上要照至少15分鐘以上才能達到消毒效果。第三,紫外線消毒,要照得到的地方才有消毒的效果,其他死角要另外用噴灑或擦拭的方法消毒。」 陽光基金會在此呼籲,購買紫消燈商品時,要選購標示完整的商品,使用前要務必要詳細閱讀操作說明書,開啟紫消燈時人、動物也務必離開該消毒區域/環境,才能兼顧健康安全,而環境消毒的力道難以百分百,落實手部清潔、戴好口罩對防疫更是重要! ※延伸閱讀:1. 市售紫外線消毒燈 消保處查核:全都是光化學UV危害高度風險2. 消毒靠紫外線?小細節不能忽視 3.【居家安全】安全分裝酒精的 三要守則4.【防疫安全】使用酒精防疫的 三不守則 紫外線燈對人體有害,使用時務必遠離 陽光基金會:購買合格商品、使用前詳閱使用說明、開燈後人要遠離 紫外線會傷害眼睛跟皮膚,使用紫消燈人務必遠離! 紫消燈需照射15分鐘以上才具備環境消毒效果!

你以為的幽默,可能是我的傷痛

2022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巴掌風波,掀起全球一陣行為解析與各面向的議題討論,一起來看看這個從「外貌」引起的輿論巨浪。 陽光2019年調查:「每7人就有1人曾因外貌遭遇不友善的對待。且被亂取綽號多發生在國中時期,當中1/2的人會因此自信心受損…」3月28日全球矚目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發生了震撼全球的一幕:威爾.史密斯上台給了頒獎人克里斯.洛克一掌。這個因取笑他人外貌而來的放送事故,引起了全球各種面向的討論!好的幽默讓人會心一笑,踩線的幽默卻可能正是他人的傷痛!我們永遠不會完全了解另一個人正在經歷什麼樣的人生,因此不要輕易地用自己看到的表象去評斷、推論甚至是自以為幽默與對方相處,或許很難完全做到,但至少不要讓自己行為、言語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刃,即使那看起來「像是個玩笑」。 如果是我們遇到類似奧斯卡這種公眾場合時可以怎麼做? 以下陽光嘗試給出幾種角度的建議,希望能夠逐漸消弭這世界不好笑又越線的玩笑。 一、 在場旁觀者: 在公眾場合開玩笑者往往想要「搏君一笑」,因此旁觀者(在場人士)的反應就很重要,旁觀者可以發揮切斷「不當玩笑傳播鏈」的能量: 1. 不要附和「傷人的玩笑」:用「不笑」來讓開玩笑的人知道這不好笑。 2. 仗義執言:拿出被討厭的勇氣,告訴開玩笑者「這不好笑」。 3. 私下反應:如果不方便當場做出表示,可以私下跟開玩笑者、主辦單位表達你的不認同。 二、 在場親友: 「這玩笑可能傷到他了,但我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事發當下,陪同的親友很可能會不知所措,我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當事人需要的做法」。 1. 當場給予關心:先不急著對開玩笑者表態,先關心當事人「這玩笑好過分,你還好嗎?需要我做什麼嗎?」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做出反應。 2. 如果當場不方便交談:事後主動向當事人表達關心,並和他討論「事發時你(受害者)希望我當場做點什麼嗎?」 三、當事人:默默承受只會讓開玩笑者以為他可以這樣做,我們鼓勵當事人練習做出回應,為自己發聲,或是請親友幫忙也可以。 1. 直接表達不舒服:當場跟對方表達不舒服,破他的笑哏。可以這樣說:「你這樣的玩笑讓我很不舒服,我希望你不要再這樣做。」態度上,你可以笑著說,也可以嚴肅地說,可以視狀況做不同選擇。 2. 若當場無法或不便發言:你在被開玩笑的當下若不方便當場回應對方,可以事後私下跟對方表達不舒服,或是向主辦單位反應,或是運用客服、申訴管道表達。 四、 開玩笑者: 開玩笑應該是想讓人開心、放鬆或是營造歡樂氣氛,如果造成後遺症或「反『笑』果」,那多沒意思。 1. 請停止以外表特徵開玩笑、取綽號,因為外表特徵的背後可能隱含了傷痛經驗,請以同理尊重的態度對待。 2. 當事人自嘲是他的願意,不代表你可以隨意拿來當笑哏。 ※延伸閱讀:您好嗎?面對奧斯卡摑掌事件~陽光的關心!https://www.sunshineface.org/news/4

【平安過虎年】年節將近 燒傷陷阱一次看!

虎🐯你平安過好年   近來全台疫情升溫,孩子已陸續放寒假在家。緊接著又是國人引頸企盼的春節連假!但你知道嗎?居家環境、年節習俗有許多容易造成燒燙傷的意外陷阱,陽光基金會為大家整理,讓你一次掌握,「虎」你一家老小平安過好年! 居家環境安全 ★返鄉、出遠門時,記得關閉家中的電源、瓦斯爐火。   電器、爐火一向是家庭火災意外的大宗,務必仔細確認關閉再離家。 ★大掃除使用清潔劑,務必依照說明書正確使用。   強酸強鹼容易因使用不當而造成爆炸或腐蝕,使用前務必詳閱說明書。 ★圍爐團圓、喝茶聊天,注意熱湯熱水容易傾倒。   電器之電線請固定或避免放置走動動線上,以免絆倒或因幼童拉扯而翻倒;熱湯、熱液也常見於廚房或餐桌上,小心為上。 年節習俗 ★敬神祭祖,小心使用線香與火燭。   手中線香與焚燒紙錢的火爐都相當高溫,應注意避免碰撞或接近。 ★爆竹除歲,務必依照相關規定至合適地點燃放,勿讓幼童自行操作。   燃放爆竹務必有大人在場,且應於空曠處施放,並應準備滅火設備以策安全。 燒傷急救五步驟不能忘 沖:冷水沖10-30分鐘並請旁人撥打119,持續以流動冷水沖患部降溫,同時等待救護車抵達。 脫:脫除受傷部位上的物品(如手環、衣物)但若沾黏在皮膚上,不要勉強脫除,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應由醫護人員處理。 泡:泡在冷水中20-30分鐘,降低燒傷深度,要注意避免浸泡過久造成失溫休克,但若是化學燒傷則不能浸泡,避免化學藥劑擴散,而擴大受傷面積。 蓋:救護車抵達後,乾淨衣物浴巾覆蓋在傷處,避免感染與失溫。 送:盡快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