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鋰電池」暗藏危機,選購夏日消暑產品要小心!

【107/9/5即時更新】 消費者保護處公布小風扇品質檢測及查核結果,消保處今年6到7月間於台北市、桃園市、雲林縣、台東縣及網路隨機選購25件含二次鋰電池的小風扇進行查核。其中有有21件商品標示不合格,而SEMA風扇馬達絕緣不足,有溫度過高危險;HANDY FAN風扇進行低溫充電時,在3分鐘內就起火、爆炸。提醒您,若家中有這兩款小風扇,就不要再使用,以保護自身與家人的安全。 小風扇檢測彙整表.xlsx | 資料來源 【如何選購小電扇?】 夏天天氣炎熱,不少人會帶著掌上型電風扇到處吹,不過近日卻有小朋友因此被燙傷了;市面上許多掌上型電風扇裡裝的是「鋰電池」而不是乾電池,這種充電式鋰電池如果少裝安全斷電裝置、或是充電充過頭,其實都潛藏爆炸的風險。 購買與使用時請注意: 1. 產品資訊必須清楚,一定要有經濟部的安全標章(如下圖) 2.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並確實遵照之。 3.電器只要發燙,應立刻停用,移到安全場所靜置降溫後再處理。 4.使用鋰電池應注意: *避免讓鋰電池遭受強烈撞擊或摔落,小風扇與電池本體緊密接合無鬆脫。 *鋰電池應存放在乾燥處,並避免陽光直射 *不要完全沒電才充,電充飽了就拔掉電源。 加碼提醒:避免將裝電池的物品(如手機、行動電源、行動小風扇) 或易燃物(如車內芳香劑)放在熄火車內於烈日下曝曬,易生自燃意外。 【 燙傷請遵照急救五步驟 】 沖→先用冷水小力地沖傷口20~30分鐘,同時打119。 脫→輕脫掉傷口上的衣褲,脫不下來勿勉強,硬脫會造成二度傷害。 泡→冷水泡20~30分鐘就好,若是化學品灼傷絕不可以泡水。 蓋→蓋上乾淨的紗布、衣服或毛巾在傷口上。 送→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 相關新聞: 消暑小物變炸彈!掌上電扇突起火 童左手二度燒傷 █ 延伸閱讀: 邀請你和陽光基金會一起 預防燒傷 預防悲傷→→行動支持 想知道更多燒傷預防小知識嗎? 1.快掃QR code加入陽光LINE@ 2.加好友請搜尋@sunshine.tw

小寶貝燙傷了別慌張!記得「沖、脫、泡、蓋、送」!

家人團聚用餐,爸爸媽媽除了注意小寶貝用餐安全預防燙傷意外,萬一不小心燙傷了,陽光基金會提醒各位爸爸媽媽~應依循「沖脫泡蓋送」原則立刻沖水急救,將傷害降到最低,究竟該如何做呢?陽光基金會來教您: ●燒燙傷處理五步驟 沖→先用冷水小力地沖傷口20~30分鐘,同時打119。 脫→輕脫掉傷口上的衣褲,脫不下來勿勉強,硬脫會造成二度傷害。 泡→冷水泡20~30分鐘就好,若是化學品灼傷絕不可以泡水。 蓋→蓋上乾淨的紗布、衣服或毛巾在傷口上。 送→快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千萬別相信網路上千奇百怪的偏方 千萬不可以塗抹精油、牙膏、醬油…等,以免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皮膚過敏,甚至造成更深度傷害留下疤痕!陽光服務的個案小弟弟,在家中玩耍時絆倒電熱水壺燙傷半邊身軀,第一時間阿公阿嬤誤信偏方,脫下小弟弟衣服灑麵粉,不僅沒降溫,反讓傷口無法散熱、加重燒傷深度! ●什麼狀況應該就醫? 二度以上燒傷(起水泡)且燒傷面積大於2.5平方公分(如10元硬幣之大小),或皮下組織燒傷、電燒傷時,都應該就醫處理。 ●輕微燙傷的處理方式 千萬不可直接用冰塊接觸皮膚,以免凍傷,造成二次傷害! 1.沖水:若沒有起水泡且為小面積的一度燙傷,馬上持續用水沖30分鐘以上或沖到不痛為止。 2.冷敷緩解:燙傷後的一二天會很不舒服,可以靠持續冷敷(是指冷水裝袋敷在患處)來降溫及緩解痛感,冷敷原則為:一次冷敷5-10分鐘,休息數分鐘後再敷,可如此反覆冷敷到不痛為止,同時要避免摩擦傷處造成破皮。 認識燒燙傷:https://goo.gl/VnscCw 延伸閱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47285

【居家安全】鐵皮屋遇火變烤箱 居住切記安裝住警器並謹記「四不一沒有」!

近日桃園市一違建鐵皮屋因電線走火,釀成四死的悲劇……。台灣的鐵皮屋眾多,鐵皮雖屬不燃材料,但其烤漆浪板易吸熱,為阻絕熱源,常選用屬易燃物的隔熱材料,遇有火花便會引燃,造成火勢不可收拾。 澎湖消防小隊長蔡曜任在臉書紛絲專頁「阿任的想像天地」表示,台灣每年有很多人死於住宅火警,其中又以住在鐵皮屋的死亡率最高,其「4大原因」如下圖。 阿任_鐵皮屋 綜觀以上幾點,鐵皮屋發生火災如果發現晚,基本上就不太會有存活的機會,台北市消防局火災預防科長陳政維呼籲,鐵皮屋是密閉式空間,起火時火煙不易散去,再加上鐵皮屋導熱快,容易形成悶燒,因此一定要注意以下五點: 1. 預留窗戶,不僅有助火煙排出,也能當作逃生出口。 2. 鐵皮屋內的逃生出口周邊不可堆放物品,以免起火時因視線昏暗阻礙逃生。 3. 加裝住家火災警報器,增加逃生機率。 4. 使用合格的防火防焰材質之家具或裝潢,可大幅降低起火延燒機率。 5. 謹記「四不一沒有」準則:用電不超載、電線不折損、可燃物不擺放、插頭不用不插、沒有安全標章商品不買不用。

【公共安全】迎春接神同歡慶 小心爆竹保平安

新聞:上百鞭炮塞進桶內 少年貪玩手遭炸斷 年節期間各地都有燃放鞭炮爆竹的習俗活動,依據上述新聞可知爆竹使用具有危險性,陽光提醒您:施放爆竹或通過燃放區要謹慎注意,以免發生遺憾。也提醒您若鄰近商家囤積過量爆竹(摔炮類不得超過五公斤),您可電洽消防局檢舉以免因爆竹意外爆炸造成傷亡。 進一步了解:民眾如何檢舉違法爆竹煙火   陽光小教室   爆竹煙火使用安全守則 購買爆竹請認明「財團法人危險物品安全基金會」核可的標章,遵守標示說明的使用方法。 以線香點火,萬一沒點著,請保持距離觀察勿立即靠近,若仍未引爆就應熄滅不再使用。 選擇空曠地點燃放,不可對人、建築物、易燃物發射。 不可同時大量施放。 未滿12歲兒童施放爆竹煙火,應由父母陪同;且禁止施放飛行類、升空類、摔炮類爆竹。 至大量鞭炮燃放現場(如鹽水蜂炮),須穿著不具易燃性的衣物(如牛仔褲)、手套、高筒鞋(如雨鞋)、耳塞或耳罩、口罩、護目鏡,並將褲管塞到雨鞋內、束緊袖口,避免因爆竹亂竄,造成身體受傷。 若被炸傷,送醫診治前,該如何急救處理? 若身體衣物不慎被爆竹點燃起火,謹記「停躺滾」:「停躺滾」三個動作分別是,停止動作、立即躺下、翻滾身體到火滅;同時,手部若無著火可遮住臉降低傷害,若手已著火則須貼緊在褲旁,進行停躺滾以降低傷害。 一般灼傷,先以「沖、脫、泡、蓋、送」急救:先以流動的水位受傷部位降溫,沖10-30分鐘並以乾淨衣物覆蓋傷處。 不慎傷到眼睛,避免擠壓盡速送醫:眼睛構造精密,避免擠壓傷處,應將手掌做盛物狀或乾淨手帕蓋魚商演外圍。 若耳有失聰狀況,速就醫:爆炸瞬間應張嘴,同時雙手捂住耳朵,以降低對耳膜的傷害。  想知道更多燒傷預防小知識嗎? 1.快掃QR code加入陽光LINE@ 2.加好友請搜尋@sunshine.tw 【2020.02.07更新】

【居家安全】冬天吃鍋暖呼呼 注意這些「眉角」慎防燒燙燒

冷颼颼的冬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圍爐吃火鍋,熱呼呼的熱湯上桌,正是其中一個最常發生燒燙傷意外的時刻。陽光提醒您,多一分危機意識便能降低燒燙傷風險,尤其提醒家中有幼兒的家長,幼兒往往在大人一個不留神、幾秒鐘間就可能發生意外,家長們需要多一分警覺才能確保寶貝的安全。 電磁爐、電鍋等電器用品插電時,盡量靠牆邊擺放,並避免電線懸空、導致絆倒而打翻熱鍋,造成燙傷。 吃熱食細嚼慢嚥、一口一口慢慢吃,避免狼吞虎嚥,以免食道燙傷,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食道潰瘍、穿孔。 避免使用桌巾,或是把熱湯放在桌緣,以免發生幼兒拉扯桌巾而被桌上熱食燙傷的意外;用餐時,也要避免熱湯靠近幼兒座位。 避免學步車移動的幼兒在周圍活動,以免學步車的輪子卡到電磁爐的電線,拉扯之下導致火鍋翻倒,熱湯直接淋在孩子身上。 慎選標示合格的電器,沒有標檢局合格標章的產品不要買、不要用,使用時應依照使用說明書正確使用。 避免用電過載,同一插座或延長線切勿同時使用過多電器設備,亦應避免串接延長線使用,建議可挑選附有過載保護之延長線,以免負荷超載造成線路溫度升高而走火。 家中安裝住警器及瓦斯洩漏警報器,萬一發生意外可及早發現爭取處理及逃生時間。 想知道更多燒傷預防小知識嗎? 1.快掃QR code加入陽光LINE@ 2.加好友請搜尋@sunshine.tw

【居家安全】預防孩童燒燙傷 揪出家中隱形殺手

「家」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是再安全不過的地方,但卻也是孩童發生危險最多的地點。其實只要家長多一分的注意,就能避免許多意外的發生。 浴室安全 放洗澡水時,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大人須先試水溫,再讓幼童進入洗澡盆。放熱水時,大人應在一旁監督,不可放任幼童單獨進入浴室。 當幼童在洗澡時,電話鈴響了!電話鈴響了!就讓他去響吧!反正有急事,一定會再聯絡的,要是孩子因此出了意外,是得不償失的。 避免在浴室中使用吹風機,以免觸電受傷。 廚房安全 廚房及浴室是家中最常發生燙傷事件的地方,避免放任幼童在此玩耍,或留幼童獨自在此,以免發生意外。 廚房地板應保持乾燥,以免端熱湯或熱水時滑倒,而燙傷自己或幼童。 在烹煮食物的時候,不要離開;若一定得離開,務必將瓦斯爐關閉。(切記:人離火滅) 餐廳安全 家中有幼童的家庭,須注意不要在餐桌上舖桌布,避免幼童因拉扯桌布,而被翻落的熱湯或電器用品燙傷。 熱水壺、熱湯鍋,要放在幼童拿不到的地方,並將手把鍋柄朝內面,以免孩童碰倒而燙傷。 端著煮好的熱水、熱湯時,應先告知家中的人,以免突然的衝撞打翻。 客廳安全 家中的電線或延長線,應用膠帶固定,以免家人或幼童走動時拉扯或絆倒,造成電器翻倒發生意外。 家中的打火機、火柴應放置於較高處幼童拿不到的地方,或放在幼童難以打開的罐子內,以免因好奇而造成傷害。 操作電熨斗、電暖器…等會產生高熱的電器,須注意使用地點,勿讓幼童靠近;中途有事離去,千萬要將設備關閉,並擺放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