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友善平權工作環境 友信醫療集團化妝挺臉部平權

「如果我的臉受傷了,你還會喜歡我嗎?」多麼令人難受的問題,卻是無數陽光傷友每天都需面對的課題。2018年陽光基金會臉部平權運動發起「萬臉挺平權」活動,期待邀請社會大眾分享自己的臉,大聲疾呼「請看我的心!」 友信醫療集團便是與陽光基金會攜手宣導臉部平權理念的企業夥伴,今年臉部平權日前,友信醫療集團4位員工接受彩妝老師梳化、在臉上留下血管瘤及燒傷妝容。他們走出辦公室與人群互動,到超商買飲料、和原本熟識的警衛先生打招呼,他們發現:「雖然清楚臉上的傷是假的,但感受到他人閃避的眼神竟也會感到些許不舒服。尤其好奇的小朋友問『他的臉怎麼了?』時感覺更加深刻。」友信醫療集團高級企劃潘尚鋒表示:「三年前的八仙事件,我們看見無數年輕生命受了傷,幸有陽光為他們提供生心理重建服務。現在,這些孩子要重回社會了,我們期盼率先響應友善的職場環境,支持這群八仙傷友擁有平等工作權利的決心!」 友信醫療集團同仁化妝體驗異樣目光。   除了體驗活動,友信醫療集團也邀請八仙傷友黃博煒演講分享生命故事。當失去四肢的博煒現身,台下聽眾皆受震撼;他的演講內容,更讓無數人紅了眼眶。一位為人父的員工邊哽咽邊分享:「勇敢的博煒,當初你做的『活下來』的決定是正確的;不管變成什麼模樣,你永遠都是爸爸的孩子。」演講結束,現場聽眾也立刻自拍上傳,響應「萬臉挺平權」活動。 八仙傷友博煒分享生命故事。   除了與陽光基金會合作,友信醫療集團也在動保、環保、生態等領域為社會盡一份力。未來也期待與陽光基金會有更多合作機會,為陽光顏損朋友創造更友善、更平權的環境! 友信醫療集團盼與陽光共創友善、平權工作環境。   醫定要知道 友信醫療集團臉書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UnisonHealthcareGroup/posts/1892338704180570

2018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 陽光跑者站上國道支持臉部平權!

陽光基金會自2014年起提倡每年5月17日為臉部平權日,期待破除因外貌而帶來的偏見或歧視,能為燒傷及顏損朋友創造友善生活環境。今年首度跨界與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共同舉辦「2018臉部平權運動臺北國道馬拉松」,近百名的燒傷顏損朋友以參賽跑者、擔任志工及加油團身分站上國道,鼓勵大眾無論身於何種處境,都要以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堅持閃耀Keep Shining! 傷友各展所長 以不同方式宣揚臉部平權! 3月11日比賽當天陽光普照,近萬名民眾參與路跑。會場內到處都能見到陽光傷友的影子,有搞笑變裝的加油團、活力充沛的志工團及想挑戰自我的跑者們;儘管活動時間非常早,仍無法澆熄傷友們的報名意願與熱情,志工們表示,臉部平權與你我都有關係,如果我們不站出來,要怎麼讓更多人知道?其中27歲的劉嘉舜,全身70%燒傷,從只能站3秒鐘,今天成功完成10K賽事,他說,路跑就跟復健一樣,看不到終點、但絕對不能放棄;而參加半馬的八仙傷者李慧珠跑完後大喊「爽」,她表示,我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 千人連署支持 將臉部平權精神發揚光大! 除了高架賽事,陽光基金會也邀請現場民眾拍照打卡上傳臉書響應臉部平權,或於臉部平權連署版簽名,完成任務者即可兌換傷友與口友自製精美小點心,現場超過千人熱烈響應,於社群軟體廣為宣傳,其中更有一位健身網紅化身神力女超人,於個人IG發文支持臉部平權。推動臉部平權的這條路,就像一場馬拉松,除了堅持不懈的精神,也需要旁人的支持才能跑得更遠,我們希望藉由這場臉部平權馬拉松,在更多人的心中種下一顆平權的種子,與陽光一起實踐臉部平權!

【開學好書推薦】收下這份書單,做一個溫暖有同理心的人!

「如果,一大早起床,發現頭上長出了鹿角,該怎麼辦?」 『誰聽說過世界上有彩色的大象呢?難怪他們都要笑我。』彩色大象艾瑪該不該把自己變成跟其他大象一樣呢?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擁有寬廣心胸與視野的孩子潛力無窮! 該怎麼欣賞自己的獨特,尊重別人的不同? 陽光幫大家整理了「開學臉部平權好書清單」,歡迎親師帶著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 附件:臉部平權好書推薦  

【陽光研究】2019臺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 調查結果摘要

壹、調查目的: 為瞭解社會大眾在各種不同情境以及社會關係中,對於自身以及 他人明顯的身體特徵的接受程度,以及針對民眾自身或他人遭遇與外 貌有關的經驗與影響,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於2013年進行「臺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調查」,相隔 3 年之後,於2016年再次進行訪問調查,藉以追蹤探討社會大眾在各項外貌議題上的看法 改變情況 貳、調查與分析方式說明: 委託典通進行電話訪問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一般民眾,有效樣本1075人。 本次調查回收樣本與母體進行適合度檢定,由於縣市別方面進行增補,因此結構與母體具顯著差異,本研究依據內政部2019年6月發布之戶籍人口數進行「性別」、「年齡別」及「縣市別」之加權,加權方式採用「多變項反覆加權」(Raking)方式,依序以各人口變項進行權數調整,加權後之樣本結構在性別、年齡別及縣市別具有母體代表性,後續皆以加權推估後的樣本結構進行各項分析及推估。 參、調查結果摘要: 調查結果與發現: 12.9%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5%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1.9%曾因外貌被批評。 相當於每7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上述不友善對待的比例,又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的經驗。 國高中時期最常因為外貌被取綽號,且有35.6%產生自信心受損等負面影響。 2.與2016年調查結果相比,發現結果如下: (1)民眾因外貌引發他人趨避行為的情形持續減少;(2)民眾因外貌受他人取笑或批評的情況已不常見;(3)對他人身體特徵關注度或取綽號的情形持續明顯下降;(4)民眾對自身外貌在意度及滿意度持平;(5)82%民眾認為不應該以貌取人,而71%民眾同意「外貌在社會關係中是重要的」;(6)民眾曾因外貌受他人嘲笑或不友善對待以學生時期為主;(7)20-39歲市話調查難接觸者,因外貌被他人多看一眼、取笑、取不喜歡的綽號等不友善對待情形相對較高。 相關問題,請洽本會研發部 (02-2507-8006)

【陽光研究】2016臺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 調查結果摘要

壹、調查目的: 為瞭解社會大眾在各種不同情境以及社會關係中,對於自身以及 他人明顯的身體特徵的接受程度,以及針對民眾自身或他人遭遇與外 貌有關的經驗與影響,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於2013年進行「臺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調查」,相隔 3 年之後,於2016年再次進行訪問調查,藉以追蹤探討社會大眾在各項外貌議題上的看法 改變情況   貳、調查與分析方式說明: 委託典通進行電話訪問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一般民眾,有效樣本1075人。 問卷題目及抽樣方式與2013年一致,以便做跨年度比較。 本次調查增加20-39歲民眾行動網路調查方式,以補充此年齡族群在市話調查中接觸比率較低的問題,並進行多元調查方整合分析。 參、調查結果摘要: 調查結果與發現: 12.1%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3.7%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1.5%曾因外貌被批評。 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上述不友善對待的比例,又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的經驗。 國高中時期最常因為外貌被取綽號,且有1/2產生自信心受損等負面影響。 2.與2013年調查結果相比,發現結果如下: (1)民眾因外貌引發他人趨避行為的情形較2013年改善;(2)民眾因外貌受他人取笑或批評的比例明顯下降;(3)對他人身體特徵的關注度或取綽號的情形明顯下降;(4)民眾對自身外貌在意度及滿意度持平;(5)82.8%民眾認為不應該以貌取人,而76.9%民眾同意「外貌在社會關係中是重要的」;(6)民眾曾因外貌受他人嘲笑或不友善對待以學生時期為主;(7)20-39歲市話調查難接觸者,因外貌被他人多看一眼、取笑、取不喜歡的綽號等不友善對待情形相對較高。 相關問題,請洽本會研發部 (02-2507-8006)  

【陽光研究】2013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向與經驗 調查結果摘要

壹、調查與分析方式說明: 調查方式:委託台北大學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進行電話訪問調查 調查對象:台灣地區一般民眾 抽樣方式:隨機抽取電話簿樣本,末四碼隨機亂數 有效樣本:1058 樣本加權:依年齡層人口數進行事後分層加權 調查時間:2013.8.9-8.30   貳、調查結果摘要: 一、次數分配與特殊差異: 1/6-1/5民眾曾因外貌被不友善對待:被取笑4%、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7.8%、被批評15.7%。 被取綽號最常發生的人事時地:同學、身體、國高中、學校或補習班上課 被取綽號影響:2/3負面(自信心受損、不想與人互動等),1/3無影響 6%(1/6)民眾有讓自己感到困擾的身體特徵 在意自己外貌:0%民眾在意自己外貌(42.7%不在意);但依年齡、教育程度(、性別)有明顯差異,20-29歲比例明顯高於其他(50-59最不在意);大專院校在意比例最高、研究所其次、國中以下最低 滿意自己外貌:8%民眾對自己外貌滿意(11.6%不滿意);但依教育程度有明顯差異,研究所以上比例最高、高中職其次、國中以下最低 7%民眾認為外貌在社會關係中是重要的;但依年齡、教育程度有明顯差異;20-29歲比例明顯高於其他(30-39、60以上比例最低);研究所以上比例最高、大專院校其次、國中以下最低 2%認為不應以貌取人;但依年齡(、性別)有明顯差異,10-19歲比例明顯較高,50-59、30-39最低(;女性高於男性)   二、差異分析有意義的項目: 台灣民眾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不友善對待的比例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二者在下列情境中有顯著差異(被多看一眼、刻意保持距離、被取笑、被取不喜歡綽號、被批評等行為)(鄰居朋友與家人、在大學與就業後、因身體被取不喜歡綽號) 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被不友善對待的經驗有年齡的差異:20-29歲被取笑的比例最高、20-39歲民眾被取不喜歡綽號比例最高(在國高中時期)、10-19歲民眾被同學取不喜歡綽號比例明顯高於其他、60歲以上民眾在就業後被取不喜歡綽號比例高於其他 台灣民眾因外貌被取笑、被取不喜歡綽號的經驗有教育程度的差異:大專、研究所以上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國中以下、高中職被朋友取不喜歡綽號比例高於其他 台灣民眾因他人身體特徵曾有之不友善行為依年齡與教育程度有顯著差異:10-19歲取笑他人比例高於其他、20-29取綽號、30-39多看一眼與保持距離;大專與研究所以上會多看一眼、保持距離比例最高 性別差異:(被取綽號的期間:女生國小階段高、男生國中階段高;對綽號感受:男生多無奈接受,女生感到不舒服與受傷;取笑與取綽號行為:男明顯多於女;在意外貌:女明顯多於男;以貌取人態度:男明顯多於女) 相關問題,請洽本會研發部 (02-2507-8006)     附件:2013年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象與經驗調查結果摘要

什麼是臉部平權

臉部平權(Face Equality)是由英國Changing Faces提倡,陽光基金會響應並在台灣推動。 我們認為,每張臉都與眾不同,卻一樣獨一無二;無論顏面外觀如何,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及公平地對待。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的價值是由他對社會獨一無二的貢獻來決定,而不是因為他長得好不好看。 更多臉部平權活動資訊:https://0517.sunshine.org.tw/

臉部平權研究發現

【台灣民眾對外貌的意象與經驗調查】  調查顯示: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2016台灣民眾身體意象與經驗調查」,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20歲以上一般民眾,有效樣本1075人。結果顯示,12.1%台灣民眾曾因外貌而遭受他人取笑、13.7%因外貌被取不喜歡的綽號,11.5%曾因外貌被批評。 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1個人曾因外貌遭受不友善對待。 有身體特徵困擾者遭受上述不友善對待的比例,又明顯高於無身體特徵困擾者的經驗。 國高中時期最常因為外貌被取綽號,且有1/2產生自信心受損等負面影響。   【線上問卷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大眾對顏損者有較偏向負面的刻板印象,如自卑、醜陋、孤僻、墮落。 陽光基金會開發「臉部平權線上問卷」檢測民眾對顏損者的印象,自100年正式上線,每年蒐集資料。調查發現,社會大眾對於顏損者持較偏向負面的刻板印象,如自卑、醜陋、孤僻、墮落;對非顏損者則是持較偏向正面的評價,如自信、吸引人、隨和、成功。 測試你的臉部平權指數!    

臉部平權與我的關係

外表長相的差異,常為我們帶來不一樣的人生際遇,漂亮的受人歡迎,外貌與人不同或弱小者卻常受到霸凌或暴力。 當你我尊重多元、包容不同、不以貌取人,這些憾事與傷害都將不復存在。只要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行動,你會看見改變的力量,我們都一樣,都需要友善的對待,都不希望因外貌被取笑;都需要公平的機會,都不希望因外貌被歧視。 現在就開始用寬廣的心看世界,彼此沒有距離,臉貼臉看見真價值!體會零距離!